-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卷第期年月多维个人信用评价特征感知模型的研究孙璐李广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摘要目的意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信用评估的需求激增大量个人信用行为信息沉淀在各种互联网应用平台之上这类信息语义丰富且隐藏着许多可用于对现有评价模型进行降维的关键特征本研究旨在解决如何快速地发现这类关键特征的问题方法过程选取年来个人信用评价的研究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从其内容功能应用及场景组织及制度等多个维度尽可能全面地构建评价特征体系并运用国外应用研究中主流的相关性建模方法来构建模型结果结论最终构建了一种多维度的个人信用评价
第59卷 第21期 2015年11月
多维个人信用评价特征感知模型的研究
■ 孙璐 李广建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摘要:[目的/意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信用评估的需求激增,大量个人信用行为信息沉淀在各种互
联网应用平台之上,这类信息语义丰富,且隐藏着许多可用于对现有评价模型进行降维的关键特征,本研究旨
在解决如何快速地发现这类关键特征的问题。[方法/过程]选取CNKI10年来个人信用评价的研究文献作为
研究样本,从其内容、功能、应用及场景、组织及制度等多个维度,尽可能全面地构建评价特征体系,并运用国外
应用研究中主流的相关性建模方法来构建模型。[结果/结论]最终构建了一种多维度的个人信用评价特征的
感知发现模型,通过模型可以直观、动态地发现新的个人信用评价特征;同时本模型也可以用于个人信用评价
方法以及特征权重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多维度 个人信用评价特征 感知发现模型
分类号:G250
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5.21.015
1 引言 增速迅猛,究其本质是在研究信息的多源、多维、异构
的融合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情报学在大数据挑战下
关于个人信用的研究,仅仅开展了10余年,目前 的基本研究问题之一,由此上述问题就转化成了多源
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成熟,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风 特征发现或优选在个人信用评价领域的一个应用问
起,该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利用 CNKI数据库进行 题。沿着这个思路,需要全面调研个人信用行为涉及
个人信用相关研究文献检索,以2004-2012年为区 到的所有领域即信息源,在这些领域里存在哪些行为
间,共检出文献6134篇,而2013-2014年,仅仅两年 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支持动态变化的评价
间,共检出该领域研究成果2072篇,可以看出面向该 特征体系,支持未来新特征的发现与变化。②国内外
领域的研究及实践大量涌现。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个 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评价研究刚起步不久,为降低
人信用的评价特征激增,如新出现了社交链接结构、电 研究的盲目性,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十分需要
子商务账户活跃度等评价特征。研究成果呈多学科分 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构建相对完整
散态势,从单一的金融投资领域,向贸易经济、信息经 的知识体系,作为未来的研究指引。
济、博物馆、市场研究、信息、宏观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分散,需要多元维度,或者从更高层次的角度去全面、 2 模型的构建
整体地研究个人信用评价特征体系。另一方面,为了 为了满足全面的、可适应动态变化的评价特征体
应对新特征的高增量增速,需要构建一种适应快速动 系的构建要求,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选
态变化的新特征发现机制。 取基于个人信用评价的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入口,从信
值得说明的是,个人信用评价原本是经济学、金融 息融合理论中的知识认知层面,按照学科分类,找出个
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将其引入情报学中进行研究 人信用评价研究最基本的支撑理论,分别是信息论、交
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用应 易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博弈论、技术应用的场
①
用的场景及需求的大量涌现,使得信用信息增量空前, 景分析理论、组织理论及制度理论;然后沿着这些理论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型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ATQ00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孙璐(ORCID:0000-0002-7294-4663),博士研究生,Email:sydney_ellen@pku.edu.cn;李广建(ORCID:0000-0002-2897-
?
6246),系主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