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doc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国哲学史 简答题和论述题《二》 简述老子对儒家批判及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影响 批判: (1)对仁义礼智的批评:老子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2)对儒家神会结构的批评(治国方法论):治国的目的是和谐,在老子看来,应该是自然无争的小国寡民;治国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些什么,而是不要增加些什么;主术的自然无为,统一执众之术;治术的自然无为。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小国寡民”的中心内容要求实现“无为而治”,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和作为,使人民自然生活放弃知识,才各得其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应该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消极无为的政治态度决定了对待人生看法也是消极无为的。 影响:汉初,黄老之学受当时朝廷尊崇,《老子》为其经典之一,其代表人物曹参主张清静无为,儒家思想受排斥。 12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宣扬道家思想,又称老聃。道德经有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荆门楚简,敦煌本,通行本。关于老子有不同争议,章太炎肯定刘歆“诸子出于王宫”说,并认定老子之学出于“史宫”。但胡适否定,认为诸子之学是初秋战国之时势变化产生,其一家之言,及时变事异,后起文人乃张新帜而起。排除道家出于史官的可能,冯友兰基本认同刘歆并修正:道家出于“隐者”而非“史官”。 13 简述老子与庄子的联系与差别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并且把老子的思想发展成虚无主义,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 1、庄子和老子一样,注重对宇宙本原和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的探讨,庄子得出“物物者非物”的结论,老子直接把道看成是世界的本源。 2、庄子继承老子道的学说并有所阐发,老子的道是无可名状,虚无缥缈的,庄子的道比天地更古老,超越时空,凌驾于万物之上。 3、老子指出道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变化中,庄子在探索变化时,触及了时空的有限及无限。 4、老子在说明矛盾统一时,忽略了矛盾转化的条件,庄子进一步发展成完整的相对主义,庄子提出“齐万物而为一”,最后从齐万物齐是非走向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怀疑,直到后来对自己的存在也产生了怀疑,总之庄子的认识论也是相对主义的认识论,老子的认识论是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5、老子否认实践认识,轻视文化,反对技术进步,采取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而庄子对一切都抱着无任何是非的态度,一方面屈从于命运安排,另一方面又幻想超脱现实,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14 论述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指出,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道”,是遵循着“反”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反”,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意思;二是循环的意思。正是在这种“反”的观念中,体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一种状态,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2事物都是与其对立面相互依存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与其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如果失去了一方,那么另一方也就因为失去了依据而不存在了。 3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这两方面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互相转化的。 4事物的转化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的量的积累过程的。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困难,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要随时观察事物变化的苗头。以便防患于未然。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老子的辩证思想是不彻底的,他所理解的运动变化,只是往复循环。同时,老子也忽略了对立双方互相转化的条件,他强调“柔弱胜刚强”,但他未区分新生事物的“柔弱”与腐朽事物的衰弱之间的本质差别,也没有说明“柔弱”怎样才能胜“刚强”。 15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孟子指出对一般人的修养方法是制民之产,教之以人伦,而对于士,修养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寡欲,养气,配义与道,磨炼心志。 1、为了使人的思想品德符合宗法伦理的要求,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要保存“四端“,少与外物接触,减少各种欲望。 2、由于善端存在于心中,而欲又是人的一种本能,要培养一种由“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集合起来的“浩然之气”。 3、为发展善性提出存夜气的修养方法,保存因内省所发现的良心,一种纯洁善良的清明之气,是神秘的自我修养方法。 4、配义之道,一方面对儒家之道的明确认识,另一方面要努力去实行仁义。 5、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心志,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担当起国家大任。 6、反求诸己,根本问题在于主观反省,注意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 7、求放心,如果有了违背封建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应该闭门思过,检查自己主观上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找回来,恢复本性。 16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1、孟子回答并发展了孔子的人性问题,提出性善论,孔子认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