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与负性情绪刺激加工关系erp研究.ppt

框架效应与负性情绪刺激加工关系erp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效应与负性情绪刺激加工关系研究问题提出框架效应框架效应由及其学生提出正面框架方案人将生还方案有的机会人将生还而有的机会无人将生还负面框架方案人将死去方案有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的机会人将死去负性情绪刺激加工在情绪的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发现机体对令人不愉快的尤其是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如暴力血腥凶猛的动物愤怒表情等表现出心理加工和行为反应上的优先效应这就是情绪负性偏向现象研究思路和假设假设注意资源丰富时框架效应削弱当注意资源紧缺时框架效应明显研究方法被试取样取高校大学生名男生女生各名经利手问卷测

框架效应与负性情绪刺激 加工关系:ERP研究 1.问题提出 1.1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由Kahneman及其学生Tversky(1981)提出 正面框架: A方案:200人将生还。 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 负面框架: C方案:400人将死去。 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1.2负性情绪刺激加工 在情绪的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发现:机体对令人不愉快的,尤其是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如:暴力、血腥、凶猛的动物、愤怒表情等)表现出心理加工和行为反应上的优先效应,这就是情绪负性偏向现象。 1.3研究思路和假设 假设: 注意资源丰富时,框架效应削弱,当注意资源紧缺时,框架效应明显。 2.研究方法 2.1被试取样 取高校大学生50名,男生、女生各25名。经利手问卷测试(李心天,1983),采用右利手被试的数据。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 研究 (Bishop,Duncan,Lawrence,2004;Etkin,et al.,2004)表明: 高焦虑个体对情绪刺激(尤其是负性刺激)具有较强敏感性,所以需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被试进行筛查。选择接近正常常模的非高焦虑个体为被试。 2.2研究类型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 采取2(积极框架、消极框架)×2(注意资源短缺、注意资源充足)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框架的性质是被试内设计,注意资源充足与否为被试间设计。 因变量为框架效应在注意资源不同水平上的差异。 2.3测量工具与研究材料 采用1983年李心天修订的利手问卷。以及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采用NeuroScan公司生产的64导脑电记录系统,连接双侧乳突作为参考电极,垂直眼电(VEOG)与水平眼电(HEOG)均为双极记录,VEOG电极分别置于左眼眶上和眶下正中,HEOG置于左右外眦外侧。头皮电阻降到5 kΩ以下,滤波带通为0.05 Hz到70 Hz,连续采样,采样频率为500Hz。以回归法自动矫正眼电伪迹。任意一导脑电波幅超过±80μV视为伪迹,在叠加时被剔除。 给被试呈现的问题是框架效应中的亚洲疾病问题。 2.4研究程序与施测环境 为被试呈现亚洲疾病问题,呈现时间为120秒。被试先对积极框架进行选择,休息片刻后再对消极框架进行选择,呈现时间同样为120秒。(序列效应可通过平衡法去除) 注意资源短缺组被试在进行题目阅读的同时为其播放一组数字录音,并要求被试在实验结束后尽可能多的回忆所听到的数字。注意资源充足组被试在题目阅读时无其他附加任务。 2.5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收集到被试间的数据做配对样本t检验。 被试内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 全部调查数据运用SPSS16.0 for Windows XP软件包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段锦云,王重鸣.框架效应认知加工的脑半球定位研究.心理科学,2010,33(1):8-11. [2] 段锦云,曹忠良,娄玮瑜.框架效应及其认知机制的研究进展.应用心理学,2008,14(4):378-384. [3] 李纾,房永青.再探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0,32(2):229-234. [4] 张凤华,丘江,邱桂凤,张庆林.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心理科学,2007,30(4):886-890. [5] 耿柳娜,刘屈艳扬.负性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新取向.中国特殊教育,2009,3:85-89. [6] 黄宇霞,罗跃嘉.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心理学报,2009,41(9):822-831. [7]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8]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 Kanneman和Tversky(1981,1984)认为,决策的制定以两类信息为基础: (I)外显信息,(II)内隐信息。 I型信息可通过工作记忆和“知识”来评价; II型信息更多与意识或非意识有关,它具有直觉的特点。 II型信息的加工过程称之为“框定”( fram-ing)过程。 基于此, Tversky和Kahneman(1981)用“框架效应”来描述决策问题中因情景表述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改变的现象。 以“亚洲疾病”问题为例说明:人对期望值相同而表述不同的选项的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对于同一问题,当被描述成得益情景时人们回避风险,而被描述成损失情况时倾向冒险。这就是最早提出的框架效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