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pdfVIP

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pdf

第32卷第1期 水产学报 V01.32.No.1 2008年1月 JOURNALOFFISH日RⅡ强OFCH小jA Jan.,2008 文章编号:1000—0615(2008)01—0039—06 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 岑剑伟1, 王剑河2, 李来好1, 郝淑贤1, 李卓佳1, 文国糅1, 石 红1, 周婉君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2.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广东广州 510222) 摘要:仪器分析法(营养成份分析和质构分析)与感官评价法有机结合,以对虾口感为主要考核 指标,建立对虾品质鉴定体系,并以此法对无公害海水养殖、传统海水养殖及传统淡水养殖对虾 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对虾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对虾的机体营养成分组成差异 不大,只有无公害虾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达2.76 mg·g-。。氨基酸分析中表明:无公 害海水养殖对虾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优于其余样品; 无公害虾的感官指标基本上与海水虾相似,3种虾的色泽和气味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 公害虾的滋味及口感均比其它两组对照好;多汁性指标则以淡水虾最佳。在质构分析方面,3 种虾硬度指标差异显著(P0.05),无公害虾与海水虾在肌肉的弹性及咀嚼性无显著性差异 虾品质上差异,揭示对虾口感差异内在因素,为对虾品质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营养成分;感官评价;质构分析;品质鉴定 254 中图分类号:S917;TS 文献标识码:A 的食用口感的检测则鲜见报道。本研究集成了营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肉质鲜美、 生长快、抗逆性强,且还可在较宽的盐度范围内进 养分析、风味物质检测、感官评价和质构仪检测等 行高密度养殖。目前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对该虾主 技术,旨在建立一套综合评价对虾食用品质的系 要采用海水养殖,而在河口地区及一些内陆省份 统方法,以此法对3种不同产地不同养殖模式的 则多采用淡水驯化式养殖和工厂化养殖…1。虽然 对虾进行检测,论证以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为技 我国对虾养殖产业近些年发展迅猛,但多是以规 术核心的对虾品质鉴定体系的可行性,这将有利 模数量型的增长为主,新时期渔业发展的要求已 于改善现有养殖模式和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品质, 从数量增长向质量与数量并重的效益型经济转 为提升对虾养殖产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撑。 变。水产品品质的全方位信息关注程度日益提 1材料与方法 高,然而对于如何评价对虾品质的等级及食用优 良程度的相关的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国内外对对 1.1材料 虾产品的品质鉴定方法主要集中于研究营养组成 无公害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以下简称无公 分析,呈味氨基酸等鲜味物质的检测及对虾安全 害虾)由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其养殖基地 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心J。质构仪在禽畜产品品质 经过认证,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一水产品产地环 检测上的应用已有较多的研究bJ,用于对虾产品 境要求》国家标准和《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农 收稿日期:2007—04—23 资助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8—03A);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渔项目(B200201A01) 通讯作者:李来好,E-mail:liahaoli@163.com 水产学报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