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社会学系-佛光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佛光大社系士班文大表宜小高年童社本文化同自然域度成就影之研究原住民非原住民之比研究生游靖喻指教授芬博士中民九十八年十二月三日第一章本研究旨在探宜小高年童社本文化同自然域度成就之影以下分明研究背景研究研究目的名解及研究限制第一研究背景台是幅小的但在上住著多不同族群的人是一多元族群的社依中民年的料台人口人原住民族人口人台人口的原住民族可是一少族群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之下各族群始意到重自我文化同的重要性始致力於族群的言文化著多元文化意的起原住民然仍小但其音也逐大所注意研究者某次任教於宜大同境唯一中的教聊天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論文大綱發表 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資本、文化認同 對自然領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比較 研 究 生:游靖喻指導教授:陳憶芬 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十二 月 三 日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資本、文化認同對自然領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影響,以下分別說明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問題、研究目的、名詞解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台灣是個幅員狹小的島嶼,但在島上卻住著許多不同族群的人們,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依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9年的統計資料,台灣總人口數為23,082,125人,原住民族人口數為501,502人,約佔台灣總人口數的2.2%,原住民族可說是一個少數族群。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之下,各族群開始意識到重視自我文化認同的重要性,紛紛開始致力於維護族群的語言與文化。隨著多元文化意識的興起,原住民雖然仍屬小眾,但其聲音卻也逐漸為大眾所注意。 研究者某次與任教於宜蘭縣大同鄉境內唯一國中的教師聊天時發現,該校的國一學生人數與大同鄉內的國小畢業學生總人數相去甚遠,詢問其原因,教師表示有些學生因為父母工作或是為了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所以選擇離開家鄉外出求學。另外,研究者亦發現該校學生當年參加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的最佳分數,PR值為40,大約只居研究者任職學校的後面百分之十,也未達到全國的一半,此結果讓研究者非常訝異。政府為了提升原住民學校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育政策上實施了教育優先區、攜手計畫……等計畫,試圖消弭城鄉差距,提供偏遠地區學校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但效果卻不如預期,原住民學生的學業成就仍與其他族群學生有落差。此結果與一些針對原住民學童學習的研究結果(湯仁燕 1998;張善楠、黃毅志 1999:167;巫有鎰 1999;吳明隆、林慶信 2004;洪希勇 2004:69;鍾瑞彬 2005:52;劉慧君 2006:92;巫有鎰 2007;林佑星 2008:145)相符,文獻指出原住民學生的學業成就、學習適應與非原住民學生相較有明顯落差。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教育現象?Blackledge(1985)曾說:「教育是社會的一部份,不能獨立於社會之外來瞭解(引自陳麗如 2005)。」就社會觀點而言,教育乃是保存與傳遞文化,重建社會或使個人社會化的一種歷程,教育與社會具有密切的關係(黃森泉 1999b)。因此,有關於原住民族群學生的學習問題,及其背後可能隱含的影響因素,值得我們以社會學的角度切入探討。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在如此的背景潮流之下,研究者進行本研究的動機與問題如下: 一、原住民學童的家庭與學習關係密切 台灣地區的原住民如同國際社會一般,有遷移至都市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日益擴大,未見緩和的趨勢(謝高橋 1991:)。即使時代不斷進步、環境變遷,原住民的生活仍依此模式進行,鍾幼琪(2007)指出: 在原鄉就業機會愈來愈少的趨勢下,為了生計,多數的青壯人口必須離開部落到都市生活。其子女跟著來到都市求學,但因父母工時長,沒有閒暇餘力關心孩子,陪伴指導功課,造成許多都市原住民孩子學習成績不佳。另一方面,這些孩子在都市成長,寒暑假才回到原鄉部落,缺乏母語及文化環境的涵養,對自身族群文化不了解,也產生自我認同的矛盾。相較於部落中的孩子,都市原住民的小孩在原鄉文化和都市生活的衝擊之間擺盪,其實更需要協助。 以上所描寫的情況,點出了當前原住民學童面臨的學習困境—「因不健全的家庭結構所衍生的教育問題」。事實上,不管是因為父母工作而來到都市求學的原住民學童,或者是留在原鄉讓祖父母照顧的原住民學童都有這方面的困擾。因為父母忙於工作的關係,導致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父母陪伴,面臨無人指導課業、協助學習的問題,因而產生不利兒童學習發展的因素。 哈維赫斯特(R.T.Havighurst)說:「家庭是學校的準備,兒童在學校的表現,大部分依據其家庭如何為其準備而定(引自 吳武典、林繼威 1982)。」家庭是兒童最早的社會化環境,也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影響原住民教育成敗甚大。在研究者接觸原住民學童的經驗裡,發現原住民學童的家庭對其學習表現影響深遠。當家長與老師有良好溝通,且與孩子有密切互動,其子女在校能有較好的表現,此情況與Coleman的社會資本概念亦相符合。 Coleman(1988)曾提出,影響學生教育成就存在於學生的家庭環境之內,家長參與和家庭背景是重要。父母若能重視家庭的社會資本,對子女的學業表現產生重大影響。Coleman(1994)也特別強調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密關係之重要性,只有在子女與父母之間保持密切的社會關係時,父母擁有的財務及及人力資本才能為子女所採用,有助於子女的學業成功(引自 李文益、黃毅志 2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