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化重建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形态特征.doc

三维数字化重建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形态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维数字化重建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形态特征

三维数字化重建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的形态特征 刘祥伟1,2,王 星3,4,张少杰3,4,李志军3,4,刘 颖3,史 君5(1赤峰市医院骨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内蒙古医科大学,2研究生学院,3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4数字医学中心;5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9) 引用本文:刘祥伟,王星,张少杰,李志军,刘颖,史君. 三维数字化重建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的形态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4):6620-6628.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4.012 ORCID: 0000-0001-6025-8554 (李志军)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关节突关节:关节突作为脊柱后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节直接承受着脊柱前屈、后伸、压缩、牵拉、剪切、扭转等负荷,关节突关节的方向从颈椎段“近水平位”,逐渐到胸椎段“近冠状位”,再到腰椎段的“近矢状位”,此结构特征的变化是脊柱所特有,而且其作为运动枢纽,对维持脊柱稳定及正常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脊柱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椎体、椎间盘和脊柱韧带对维持小关节的稳定和平衡为静力平衡。 数字化医学:数字医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其打破过去传统且单一的研究手段,利用医学重建软件可清晰地将影像原始资料予以重建,在三维立体的效果下区观测脊柱各相关结构间的关系,为后期的手术治疗等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摘要 背景:关节突关节是维持整个脊柱稳定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骨性结构。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双侧关节突形态不对称也是引起椎体退行性变的原因之一,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人群体,且多以颈椎和腰椎为主。 目的:探索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关节相关骨性结构的形态特征和增龄变化规律,并与成人相关数据比较。 方法:选取无骨质破坏、畸形、骨折、肿瘤等椎骨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及既往未行脊柱相关手术的10-12岁儿童30例,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1.25 mm),范围T1-T12,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及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关节突关节面宽总体走势呈“V字型”;关节突关节面高从T1至T12间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递增趋势;②上关节突关节厚从T1至T12间随椎序增加呈逐渐递增趋势,下关节突关节厚总体走势则较平缓;左、右侧别中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宽、高、厚除在个别椎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关节突间距在侧别和上、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关节突间距侧别间随着椎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上、下关节突间距随椎序增加均呈开口较宽的“U”字型;③结果表明,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地展示各椎骨形态特征,在三维条件下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10-12岁儿童关节突关节面宽和高总体较成人小,关节突间距在上关节突间距与下关节突间距总体变化不明显,而左右侧关节突间距则随着椎序的增加呈渐增趋势,符合儿童脊柱生长发育规律。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数字化骨科;胸椎;关节突关节;形态特征;10-12岁儿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胸椎;椎关节突关节;儿童;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60348;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NJZC16108);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百万项目(2015YKDKJBW03)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oracic vertebrae in children aged from 10 to 12 years with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reconstruction Liu Xiang-wei1, 2, Wang Xing3, 4, Zhang Shao-jie3, 4, Li Zhi-jun3, 4, Liu Ying3, Shi Jun5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ifeng Hospital, Chifeng 024000,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2Postgraduate College,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59,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3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Basic Medical College,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