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策略.pdf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策略

GHSP-CS-OP3-02 项目 WP1-R1-9 气候变化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策略 阚海东 陈仁杰 一、研究背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气候近百年来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 变化,其中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也是关于全球健康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成为 21 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健康挑战。气候变化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直接影响是极端气 象事件导致的疾病或死亡。间接影响主要包括: ①影响传染源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增加及地理分布扩大; ②影响粮食产量导致营养不良型疾病;③海平面升高引起 的人口迁移导致传染病和心理疾病的增加;④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增 多;⑤影响社会、经济和人口导致更广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在应对气候 变化方面已有了不少有益经验。 二、中国经验总结 第一,城市特征能显著影响居民对气温变化的健康效应。对我国气温与居民 日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低温对南方城市居民的健康影响更强, 高温对北方城市居民的健康影响更强;绿化程度低、老年化率高、空调拥有率低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等城市特征能增强高温对居民的热效应。因此,我国未来应 考虑在城市发展政策上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影响。 第二,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树立“绿 色、低碳”的执政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的重要目标。 第三,制定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和《2014-2015年节能 减排低碳发展方案》,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和规划。包括通过调整产业 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 汇等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稳步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积极组织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交通运输等领域试点示范工作; 积极推动气候变化相关立法,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研究,加强应对气候变 化规划编制,完善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体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应对气 候变化基础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多渠道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低碳 发展格局。 第四,提出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我国卫生系统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 有以下战略。第一,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健康教育体系 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第二,开展气候变化对敏感 脆弱人群健康的影响评估,建立和完善人体健康相关的天气监测预警网络和公共 信息服务系统。第三,加强应急系统建设,加强卫生应急准备。 第五,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我国在坚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 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 的政府间国际合作。 三、后千年时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在后千年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将是世界各国普遍为之奋斗的一个主要方向。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易遭 受气候变化不良影响的国家之一,政府部门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出发,加以积极应 对。 第一,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的研究,确保更好地理解温室气体减排 可通过提高空气质量而收获附加健康收益,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减排工作提供信心 和动力。例如,依据对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健康效益分析表明,减排政策可带来 空气质量的提高,进而收获额外的健康效益,其中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施加碳 税带来的健康收益比较大。 第二,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包括: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 公平;2)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碳汇;3)提高城市空调拥有率和使用率;4)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或教育水平。 第三,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提倡低碳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同时提高能源使用 效率。 第四,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地区,因而应该鼓励和支持城市向低碳 的生活方式发展。例如,支持节能型建筑,鼓励环保的交通方式 (如骑车、步行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