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葡萄糖-磷酸酶
第六章 糖代谢 生化教研室 麻莹 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机体内糖的消化与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 第 二 节 糖原代谢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一、糖原的合成 二、糖原分解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 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情况(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由于此过程与酵母的生醇发酵的过程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细胞质(细胞液、胞浆) 糖酵解反应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三)能量变化 净生成ATP数量:从Glc开始 2ATP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糖的有氧氧化概况 (一)葡萄糖遵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 (三)三羧酸循环(TAC) 三羧酸循环(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呼吸链的类型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三、磷酸戊糖途径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 糖异生 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饥饿时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 第 五 节 血糖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 ②肝糖原分解 ③非糖物质通过糖异生转变 血糖的去路: ①彻底氧化分解为CO2 + H2O 并释放出能量 ②合成肝(肌)糖原 ③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合成其它糖 ④通过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合成脂肪、氨基酸 血糖的调节 (一)低血糖 低血糖影响脑的正常功能,因为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如不及时给病人静脉补充葡萄糖,可导致死亡。 (二)高血糖 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0 mmol/L 称为高血糖。 当血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肾糖阈:8.88-9.99mmol/L),则可出现糖尿。 高血糖和糖尿同时出现,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 课后作业 名词解释: 1.血糖 2.糖异生 简答题: 1.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2.糖的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3.试述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4.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一)概念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的功能是不生成ATP,而产生细胞所需的特殊物质5-磷酸核糖和NADPH+H+。 (二)细胞定位:细胞液 1.5-磷酸核糖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2.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 剧烈运动后常感到肌肉酸痛? 过一段时间会恢复吗? 指从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器官: 三、原料: 一、概念 主要在肝脏。 主要是有机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糖异生 * 糖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 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磷酸二 羟丙酮 3-磷酸 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PEP 乳酸 LDH 四、糖异生反应过程 丙酮酸 草酰乙酸 PEP ATP ADP+Pi CO2 ① GTP GDP CO2 ② ① 丙酮酸羧化酶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磷酸二 羟丙酮 3-磷酸 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 PEP 乳酸 LDH (一)丙酮酸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Glu G-6-P F-6-P F-1,6-2P 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 磷酸二 羟丙酮 3-磷酸 甘油醛 NAD+ N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