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知识梳理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知识梳理幻灯片

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概述】 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无贫: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德治 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同时,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但却忽视(不是批判)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 参考答案:(1)以德治国(1分)?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 2.孔子“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概述】 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制度之礼。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礼”。二是个人之礼。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本立则人道以生。孔子认为,要想在父母面前时时表现出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也就是说“色难”。在现实生活中,对父母的孝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 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不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概述】 在这一章里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同时也包含着儒家与道家(隐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在礼崩乐坏,社会无序的背景下,出世与入世,担当与逃避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有一定的局限,这一点是本章的重点。 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6分) 参考答案:孔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