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花生种植模式及农艺要求 万书波幻灯片
2、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粮油均衡增产、种植结构调整 国办发〔2015〕59号: 大力推广轮作和间作套作。支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促进种地养地结合。重点在东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花生)轮作,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玉米/花生(大豆)间作套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双季稻—绿肥或水稻—油菜种植,在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间作套作,在西北地区推广玉米/马铃薯(大豆)轮作。 黄淮海地区常年单一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方式导致偏施氮肥、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玉米种植成本不断加大,单产提高的难度也是逐年增加。 引入“单位面积玉米稳产、增收花生”的新型“玉米//花生”种植模式,实现年际间交替轮作,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花生根系固氮特点,在保证小麦和玉米稳产高产的同时,增收花生,可以满足粮、油、饲料的多方面需求。 自2010年起,山东农科院已连续六年开展宽幅间作模式研究,综合试验初步结果为:压缩玉米株行距进行条带种植,每亩种植玉米株数从纯作的4000~4500压缩至3600~4000,即利用作物边际效应,提高单株产量,保障玉米产量不减,挤出宽带间套花生6000~8000穴,这样可提高土地利用率10%以上。 其中,玉米:花生2:4和3:4种植模式效果较好,土地当量比LER1,氮素吸收量提高16.18%~20.71%,单位面积上收获夏玉米500~600kg/亩(与纯作夏玉米产量相当),收获花生180~250 kg/亩、花生秸180~250 kg/亩,综合,每亩可直接增加收入600~900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玉米‖花生(3:4)一体化播种机 棉花 木薯 花生与棉花、木薯、果树等间作 葡萄 核桃 桑树 枣树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试验示范力度,积极做好技术准备,服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大局,对接政府有关政策,挖掘粮、油、饲均衡增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种植结构调整切勿盲目跃进,要积极稳妥的进行,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不能脱节,产业链要完整。 传统花生种植方式是每穴播2粒种子,每亩9000穴左右,每亩用种量(荚果)大花生22~25公斤,小花生18~20公斤,用种量约占花生总产的8%~10%。 不仅用种量大、成本高,而且在高产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突出,群体质量下降,产量降低。 (1)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3、筛选、凝练一批适用性强、切实推动生产的技术 突出抓好以下两项技术: 以单粒精播代替双粒穴播,不仅可以减少用种量,而且可以缓解花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实现花生高产高效。 双粒播(左图)与单粒播(右图)植株差异 双粒播(左图)与单粒播(右图)根系差异 2011-2014年,山东推广证明:单粒精播较常规播种栽培平均亩节约种子(荚果)5.4公斤,增产5.5%,亩增效210元(亩产按500公斤计)。 若全国推广60%的面积,可节种22.6万吨,增效14亿元。 试验点 亩产鲜果重(kg) 折干率(%) 亩产干果重(kg) 莒南 1290.9 58.3 752.6 平度 1225.1 55.0 673.8 冠县 1055.3 62.0 654.3 宁阳 1077.5 61.4 661.6 单粒精播高产攻关田实收荚果产量(2014年) 主要技术措施 精选种子。精选籽粒饱满、活力高、大小均匀一致、发芽率≥95%的种子播种,播前选用适宜的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治土壤病虫为害。 平衡施肥。根据地力情况,配方施用化肥,确保养分全面供应。增施有机肥,精准施用缓控释肥,确保养分平衡供应。施肥要做到深施,全层匀施。 适期足墒播种。5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5℃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确保65%~70%。麦套花生在麦收前10~15天套种,夏直播花生应抢时早播。 单粒精播。亩播14000~16000粒,播深2~3厘米,播后酌情镇压。密度要根据地力、品种、耕作方式和幼苗素质等情况来确定。肥力高、中晚熟品种、春播、覆膜、苗壮宜降低密度,反之则增加密度。覆膜栽培时,膜上筑土带3~4厘米。 肥水调控。花生生长关键时期,遇旱适时适量浇水,遇涝及时排水,确保适宜的土壤墒情。花生生长中后期,酌情化控和叶面喷肥,确保植株不旺长和不脱肥。 防治病虫。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严控病虫危害,确保不缺株、叶片不受危害。 传统花生高产栽培密度较大,一次性施用速效氮肥,且过度化控、病虫为害等现象经常发生,易导致花生早衰,收获期提前,饱果率较低,影响产量、品质。 “十五”以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对花生早衰原因及防早衰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2)防早衰适期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研究表明,随着花生生育期延长,单株荚果数、百果重不断提高,含油率亦略有增加,迟收 1 天每亩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