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生理2肌肉活动
第三章 肌肉活动 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骨骼肌细胞 肌肉纤维模式图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空间排列示意图 二、肌管系统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系统 。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三、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肌球蛋白(myosin) 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亚单位I、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Ca++。 Ca++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二)静息电位产生原理 用“离子学说”来解释 :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一)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二)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三) ③静息时,K+的通透性大,Na+的通透性较小 K+外流→细胞内负外正电位差 ④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称为K+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 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二、动作电位 (一)动作电位的概念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二)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1.静息相 2.去极相 去极化:-90→0mv 反极化:0→+30mv 3.复极相 +30→-90mv 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 ① “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②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间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其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③脉冲式。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 动作电位产生原理 动作电位产生原理总结 条件 刺激→被刺激处膜的离子通透性突然变化→ Na+通透性> K+通透性 膜外高Na+、膜内低Na+ 结果 Na+大量内流→膜去极化 Na+继续内流→膜内正外负→超射 膜内正电逐渐阻止Na+内流→Na+达到平衡电位→Na+通透性↓、K+通透性↑恢复→ 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复极化 动作电位本质是Na+平衡电位 钠钾泵在离子转运的作用 维持膜内外Na+、 K+浓度差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传导 2、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 动作电位在郞飞氏结间跳跃,所以速度更快。 一、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1、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 ①接点前膜 (终板前膜) ②接点后膜 (终极后膜) ③接点间隙 (终板间隙) 2、兴奋由神经传送给肌肉(神经肌肉传递) 1. Ach释放 2. AP沿膜传播 3. Ca从SR释放 4. Ca与肌钙蛋白C端结合,原肌球蛋白开放肌动蛋白位点 5. 肌球蛋白横桥摆动,推动细肌丝滑行 6.?Ca被移走 (uptake by SR) 7. 原肌球蛋白封闭肌动蛋白的位点 肌丝滑行学说 作业题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2.解释肌丝滑行学说。 3.如何理解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第四节 骨骼肌的特性 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的特性。 弹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的特性。 粘滞性: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所产生的特性。 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兴奋条件 1.生理特性 ①兴奋性 ②收缩性 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①刺激强度: 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的前提下,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 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②刺激的作用时间 ③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3、兴奋性的评价: 强度-时间曲线 阈强度、基强度、时值 强度—时间曲线 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使组织兴奋的最低强度。 基强度:在刺激时间足够长的前提下,使组织兴奋的最低强度。 时值:以2倍的基强度刺激时,使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