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问题与挑战.doc

中国文学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问题与挑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问题与挑战

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问题与挑战 ——张隆溪教授在北大的演讲 ? 北京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现任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现在唯一健在华裔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韦斯理大学杰出学人讲座教授。 ? 演讲人:张隆溪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时间:2014年11月 ????首届国际汉学翻译家大会在北京大学闭幕。两天的会程,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汉学翻译家与会。“自19世纪和20世纪以来,海外汉学和中国研究对在欧美传播中国文学和文化,作出了许多贡献,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汉学和中国研究毕竟不是欧美学术的主流,自身难免有其局限性。近三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极大发展,在国际政治方面也逐渐发挥更大作用,使得欧美和全世界都越来越注重中国,也相应注重中国的文化传统。”香港城市大学的著名学者张隆溪以《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为题作了演讲。 ????自19世纪和20世纪以来,海外汉学和中国研究对于在欧美传播中国文学和文化,作出了许多贡献,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汉学和中国研究毕竟不是欧美学术的主流,自身也难免其局限性。近三十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极大发展,在国际政治方面也逐渐发挥更大作用,使得欧美和全世界都越来越注重中国,也相应注重中国的文化传统。一方面,国外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和文化,学习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也希望把自己的文学和文化介绍给外部世界,把中国文学作品和人文研究的成果翻译成外文,传播到海外。然而由于中外文化、社会和思想意识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要成功翻译和传播中国文化,并非易事,而且会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何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汉学与中国学术 ????让我们首先考察汉学和海外的中国研究。所谓汉学,是从外部尤其是西方的立场和观点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内部看中国。这很容易使人想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老话,或苏东坡《题西林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有名的诗句。这样看来,作为国际学术一部分的汉学,因为是“旁观”,有一定客观和批评的距离,往往可以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有独到的看法,对中国人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传统,都有启发借鉴的意义。西方汉学是西方学术的一部分,不仅其立场观点不同于中国学者,而且其研究方法也不同。汉学家往往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的训练,把这类社会科学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这当然会形成汉学研究不同于中国本土学术的特点,但同时也可能产生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傲慢与偏见”,即以为中国和中国人只能提供研究的材料和对象,只有西方才可能提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这其实是一种西方理论的傲慢,也因此产生其狭隘的局限。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只说到问题的一面,还有另一面,也可以用两句老话来概括,那就是“隔雾看花”、“隔靴搔痒”。从外部观察固然可以有一定客观距离,但也未尝不会失之粗疏,没有直接经验的真切体会。其实庐山之大,无论站在山中还是走到山外,都不可能穷尽其貌,这正是东坡要告诉我们的。东坡这首诗虽然结尾两句很有名,但开头两句才真是说出了观察理解任何问题的复杂多变,因为他说得很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面目是变化的,依据我们所处位置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把这个道理用来理解中国,我们就可以明白,要真正了解中国,就必须从不同角度看,把看到的不同面貌综合起来,才可能接近于真情实貌。换言之,汉学和中国本土的学术应该互为补充,汉学家不能忽略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国学者也不能不了解汉学家的著述。中国和海外学术的互动交往已经越来越频繁,所以我曾撰文说:“我们早已经该打破‘内’与‘外’的隔阂,抛弃‘社会科学模式’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也抛弃西方‘理论复杂性’的自傲,整合中西学术最优秀的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奠定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坚实可靠的基础,在获得准确的认识方面,更接近‘庐山真面目’。” ????西方汉学本身发展的历史,对我们了解汉学与中国学术的关系不无帮助。最早从欧洲到中国并在文化的互动交流方面产生影响的是基督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来到明朝末年的中国,在北京建立起基督教教会,与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多有交往,用中文撰写了《天主实义》等多部著作,其影响不可低估。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又把中国的古代典籍用西文介绍到欧洲,以书信和著述陈述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在启蒙时代的欧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使欧洲一些重要思想家对中国形成良好的印象。但利玛窦死后,教会内部产生了所谓“中国礼仪之争”,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成为争论焦点,不断得到强调,而争论的结果,利玛窦和耶稣的“适应”策略被梵蒂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