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质开发与利用
生物质的开发与利用
纤维素:是由类似于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纤维素物理结构:
纤维素的链结构
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晶体结构、非晶体结构、取向结构、液晶结构
大分子间的氢键及其影响
纤维素的物理性质:
1.纤维素的吸湿与解吸
1)吸附:纤维素纤维自大气中吸取水或蒸汽
2)解吸:因大气中降低了蒸汽分压而自纤维素放出水或水蒸气
2.纤维素的润胀与溶解
1)润胀:纤维素吸收润胀剂后,其体积变大,分子的内聚力减小,但不是其表观均匀性。 分为有限润胀和无限润胀。
2)溶解:以分子状态进入溶液。
纤维素在溶剂中的溶解并非真正的溶解,所得溶液不是真的纤维素溶液,而是由纤维素 和存在于液体中的组份形成的一种新的加成产物。
溶解的意义:
1)测定纤维素的聚合度。
2)生产纤维素的衍生物时,需将纤维素溶解。
纤维素的表面电化学性质
1)纤维素可做绝缘材料。
2)绝缘性能与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有关。
3)纸浆纤维染色后,可用碱性燃料直接染色。
纤维素的热降解:纤维素的热降解是指纤维素在受热过程中,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发 生的变化。
5.纤维素的光降解
6.纤维素的机械降解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纤维的可及度与反应性;
纤维素的降解:1)纤维素的酸水解降解,2)纤维素的碱性降解,3)纤维素的氧化降解, 4)纤维素的酶水解降解。
纤维素的酯化
纤维素的醚化
纤维素的接枝与交联
纤维素的接枝共聚
接枝共聚是指在聚合物的主链单体A上,接上另一种单体B,B的比例虽小,但对聚合物的性能有很大改进。
单体转化率=抽提前产物质量—原料纤维素质量*100%
加入单体质量
接枝率=抽提前产物质量—原料纤维素质量*100%
原料纤维素质量
接枝效率=抽提后产物质量—原料纤维素质量*100%
抽提前产物质量—原料纤维素质量
纤维素的应用:1)吸附分离纤维素材料,2)超强吸水剂,3)纤维素微晶材料,4)纤维素渗透膜。5)液晶纤维素材料,6)生物医用纤维素材料。
半纤维素: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单糖构成的异质多聚体,它结合在纤维素微纤维的表面,并且相互连接。
半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半纤维素降解产物己糖的利用
半纤维素降解产物戊糖的利用
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在生物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在其他工业上的应用
木质素:是植物世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不能被动物消化,在土壤中能转化成腐殖质。
木质素基材料的应用:
木质素在工业中的应用:①肥料②农药分散缓释剂③植物生长调节剂④土壤改良剂⑤液体地膜⑥固沙剂⑦饲料添加剂。
木质素在工业上的应用:①木质素基黏合剂②木质素基聚氨基③木质素基分散剂④木质素基水处理化学品。
木质素的其他应用:①木质素基医药化学品②木质素基高分子材料
淀粉:葡萄糖的高聚体,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是高等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资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的结构:淀粉是以颗粒状存在于植物中,颗粒内除含有80%~90%的支链淀粉外,还含有10%~20%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称糖淀粉,直链淀粉又称胶淀粉。
二者的结构单元均为D-吡喃型葡萄糖基。
直链淀粉是葡萄糖基之间以α-1,4-苷键连接的线性多聚物,平均聚合度为800~3000,相对分子质量128000~480000。
支链淀粉是一种高度分枝的大分子,各葡萄糖基单位之间以α-1,4苷键连接构成主链,在主链分枝处又通过α-1,6-苷键形成支链,分枝点的α-1,6-糖苷键占总糖苷键的4%~5%。
糊化:淀粉在加热和大量水存在下半结晶性消失,即发生糊化。
淀粉颗粒由吸水溶胀到完全糊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加热初期(低于50℃),颗粒吸收少量水分,在无定形区域发生膨胀,其体积膨胀较少,颗粒表面变软并逐渐发黏,但没有溶解,水溶液黏度也没有增加,此时若脱水干燥后仍为颗粒状态;第二阶段,随着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淀粉颗粒急剧膨胀,表面黏度大大提高,淀粉开始糊化,由于有少量淀粉溶解与水中,因此溶液的黏度也开始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淀粉糊化的开始温度;第三阶段,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至80℃以上,淀粉颗粒增大到数百甚至上千倍,大部分淀粉颗粒逐渐消失,体系黏度逐渐升高,最后变成透明或半透明淀粉胶液,这是淀粉完全糊化,处于这种状态的淀粉通常被称为α—淀粉。
影响淀粉糊化温度的因素很多:
①淀粉颗粒的大小和直链淀粉的含量;②电解质;③非质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