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笈多式造像_与_于阗画派_艺术风格的内在渊源考析.pdf

_笈多式造像_与_于阗画派_艺术风格的内在渊源考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笈多式造像_与_于阗画派_艺术风格的内在渊源考析

美术学 “笈多式造像” 与 “于阗画派” 艺术风格的内在渊源考析 ○张健波 摘要 本文从艺术史的角度入手, 深入分析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于阗画派”在绘画技法上 “笈多造像”与“于阗画派”在艺术手法和风格形态方 是崇尚结构并讲究明暗关系的,这种绘画思想落实 面的特点, 并从艺术风格学和社会文化学两方面入 在具体的画面中就是用凹凸洇染的方法来完成,从 手,细致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在渊源关系,得出了一 而在人们的视觉观察中呈现出“堆起绢素”这样的体 定的结论。 积感,同时也传递给人们一种凹凸错落的视觉立体 关键词 “笈多式造像” “于阗画派” 造型手 效果。这也正是“于阗画派”常被人们称作“凹凸画 法 艺术形态 派”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判断,“于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于阗画派”的艺术手法 阗画派”和“笈多造像”之间则更加有着内在的比附 和笈多佛教造像风格之间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无 关系。实际上,无论是“于阗画派”还是“笈多造像”, 论从艺术风格学还是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说,二 它们所倾心描绘的大多是佛教人物,即使题材略有 者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阗画派”在艺 变化,但仍然属于佛教内容的范畴。 [1] 术风格学上被描述为“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 ,这 “于阗画派”和“笈多造像”同属佛教文化的范 是一种讲究结构和用笔的画法,同样地“笈多造像” 畴,在艺术类型的题材选择中,其大致内容也是相同 在塑造手法上则被称为“湿衣法”,这同样是一种讲 的。而且从时间上来判断,二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 究人体结构和自身体量关系的塑造方法。从这里我 系,“笈多式”雕塑在印度兴起于公元3世纪中期到5 们也可以看出二者在艺术风格学方面的相近之处。 世纪中期,而“于阗画派”也正是在稍微推后的五六 “笈多造像”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约公元 世纪兴起于中亚地区,从南亚次大陆到古代中亚的 320~550年)佛教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在视觉图像 于阗,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区位概念,自然也有着一 上,佛像双目低垂,仪态端庄安详,曲线流畅柔和,比 段现实的地域距离。如果说“笈多式”艺术造像方式 例匀称准确,尽显静穆脱俗、一尘不染的仪态。同时, 在印度兴起于5世纪左右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五 这一时期的笈多佛像衣薄如蝉翼,紧贴身体,如出水 六世纪这种艺术风格渐次传播到中亚的于阗绿洲也 中,从而使得人体的结构和形体感得到充分的显现。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即使我们只遵循“空间换时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艺术手法被称作“湿衣法”是 间”这样的传播原理来进行考察,“笈多式造像”和“于 贴切的。 阗画派”之间一脉相承的风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的。 而相对于“于阗画派”来说,这种状况也是明显 “笈多式造像”是佛教雕塑巅峰时期的代表,它 的。“于阗画派”其实是一个风格卓著、影响远被的画 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自身的样式类型属于典型的 派,它于公元五六世纪兴起于中亚地区塔里木盆地 印度佛教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于阗画派”的内 南端的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曾极大影响了当时 容指涉和身份类别也依然值得我们重视。这一点我 中国的绘画面貌。关于“于阗画派”的风格特点,我们 们同样可以从尉迟乙僧的绘画踪迹中判断出来,乙 可以从诸多的典籍中得到这样的认识,“‘于阗画派’ 僧擅画佛像且“作佛像甚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P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