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资格与我国公民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民资格与我国公民教育

公民资格与我国公民教育 李艳霞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公民资格的法理确认是公民教育的现实基础。公民资格的理想践行是公民教育 的内在诉求。公民资格与公民教育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公民资格概念内涵中存在的内外、 权责、统分三种内在的张力,决定了一国公民教育的重心必然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 断调整。在我国百余年的公民教育历史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国情,近代以来中国的公民教 育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传统、道德精英主义取向以及整体主义情结,体现出对“外”、“责” 和“统”这一维度的格外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正确把握了公民理论内涵中的内外、 权责、统分三个维度,并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明确的判断,才能对具体公民教育实践中 的宏观战略、总体方针、具体途径进行较为清晰而系统的定位。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公民资格; 现代化 公民教育乃是现代国家构建与发展的根本。中国的公民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 中国 现代民族国家初创时期,百余年来,中国的公民教育经历了“新民教育”(清末至新文化运 动时期由梁启超倡导的以思想启蒙为特色,以育民兴邦为根本的教育模式) 、“国民教育”(抗 战时期具有较为浓厚的国家与民族色彩的教育模式) 以及“人民教育”(新中国成立之初重视 阶级意识、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教育模式)等不同的教育阶段,几乎涵盖了“公民”概念中 所有层面的内涵。那么,能否在这样一个近乎“凌乱”的公民教育历程中找到一个理论的基 点,从而挖掘出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与历史规律?这对于客观评价以往的公民教育政策,正确 定位当前的公民教育重心,确定公民教育的实践原则十分重要。 一、公民资格概念及其内在张力 简而言之,所谓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就是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的教育。在各国的 教育实践中,公民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途径。在理论研究中,公民教育可 以分为:“关于公民的教育(education about citizenship) ”、“通过公民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citizenship)、“为了公民的教育”(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三种类型。[1]无论哪种类型,公 民都是公民教育的核心,把握公民资格(citizenship)这一全方位概括公民的理论内涵的概念体 系,自然是理解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所在。 所谓公民资格是指个人在国家中正式的和负有责任的成员资格,在社会科学中用来表示 现代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个人身份,具体指以公民为基点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体概括, 是公民与国家或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及公民对这种关系在心理上的体认和 生活中的实践。作为一个概念系统,现代国家中的公民资格主要指公民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 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对国家社会生活的参与行动三个方面,而公民资格概念中内在的理论与逻 辑张力也正是围绕这三个层面具体体现出来。 (一) 内外之维:公民资格内在张力的根本 现代国家中的公民资格意味着公民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决定着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 角色归属。在此意义上,公民资格与“国籍”意义相同,是一个具有对外排他性与对内包容 性的复杂概念( 国际法中的公民资格就是在此意义上应用的) 。当一个人说他是某国公民时, 其实暗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他把自己划归到与其他的这国公民的一系列联系中,二是表明了 他是其中一员的国家或政治共同体排除了不是这国公民的其他人。公民资格的排他性形成于 人类社会产生之初,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实然存在。在国家共同体产生之前,部落成员之间的 血缘关系被视为是区别本部落成员与陌生人之间的重要标志。国家产生之后,公民资格取代 了血缘关系成为区别共同体内部成员与外人之间的标志。在古希腊,获得公民资格就意味着 成为城邦的一分子,而没有公民资格的居民虽然生活于城邦之中,但是他们不属于城邦。外 邦人被视为侨民或客民,妇女和奴隶仅属于家庭成员。在古希腊公民的心目中,“公民资格 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分享什么,这很像是处于一个家庭成员的地位。”[2]作为城邦的有机组 成部分,公民既有权利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更有权利分享城邦中基本的福利,如占有土地 和谷物的分配等,也就是说城邦治理的成功与否,在众多城邦中地位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城邦内公民的生活。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 “一个治理得很好的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