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oc

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初中生的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许立志 [摘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28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初中生性别和年级在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和初二学生比初三学生更加外向;初中生年级在精神质维度、掩饰性维度上也有显著的差异,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加敏感。(2)初中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较低,但在性别和年龄上没有差异。(3)初中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 中学生 人际信任 人格特质 1引言 1.1 论文提出背景和意义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起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外在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1]。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2]。如今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对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响人心理素质的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就是人际信任水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交往,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与周围人相处交往时,会对有些人产生信赖,而和另一些人相处时会有不安全感。 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身体发展变化最迅速、激烈的时期,是个体身体、心理逐渐成熟,迈向独立生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时期。由于身心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的缺乏与适应能力的不足,因此初中生常常会感到“迷失自己”[3]。总的说来,初中生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胜心强、敢于探索,这些为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尚未真正成熟,情绪容易波动,意志非常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心理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思想易于偏激或者消沉。他们在成长中面临诸多社会适应任务和挑战,诸如学习任务和压力的增加,社会交往的扩大,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觉醒,对异性的倾慕,对友谊的渴求,对信息技术和网络世界的热衷,社会责任的承担,人际信任,人格的发展等等,这要求他们用更好的行为方式去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本课题对影响中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因素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的是使中学生了解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可以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不断改善自身人际行为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研究当代中学生人格特质的现状、原因,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减少人际冲突,同时也为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提供参考依据。 对中学生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的研究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可以为中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对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能了解各年级学生信任感的现状,对拓宽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角度提供依据;其次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自身的人际信任的情况,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最后对人际信任的研究可以为人格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心理量表对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中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影响,以及中学生人格特质和人际信任的相关性。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增强中学生人际信任度的对策,为人格研究和人际信任的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以及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2 研究现状 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领域相对有较多的人际信任的研究。近十年来对人际信任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视角。首先是围绕人际信任是什么以及怎样发展出来的,并探讨了本土的人际信任的结构,这也是研究成果最为丰厚的领域。比如韦伯的研究,他区分了特殊信任和普通信任两种方式。特殊方式是以血源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和准家族关系之上。普通信任则以信仰共同为基础。其次是从社会制度出发,认为信任是社会结构及制度的必然产物,从而对有关人际及组织信任在工商业及企业组织中的运作及功能的研究比较普遍。最后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探讨人际信任在不同群体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比如胡利人、刘义明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和人际信任有关。 郑信军以大学生为对象,对人际信任问题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了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低于中学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特别表现在对社会角色和现象的信任上。理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文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人际信任与人格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个人的人际信任度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4]。 杨晓莉等人在《儿童、青少年人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