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放线菌的分类法-07级1生技1班侯昆鹏0701024111.doc

放线菌的分类法-07级1生技1班侯昆鹏070102411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线菌的分类法-07级1生技1班侯昆鹏0701024111

微生物分类学结课论 专 业:生物技术 班 级:07级1班 姓 名:侯昆鹏 学 号:0701024111 指导老师:卢显芝 2010-6-16 放线菌的分类法 摘要:放线菌分类的研究子发现以来先后发展出了经典分类法、化学分类、分子分类、多相分类多种分类方法。本文综述了放线菌分类研究方法的进展以及发展趋势,并得出了一个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本来面目的放线菌分类系统将会在分类学家的辛勤劳动中逐步加以完善的结论。 关键词:放线菌 分类方法 分类标准 与古老的细菌学和真菌学相比,放线菌学还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这是因为从世界上第一株放线菌被发现起至今,仅百余年的时间。但由于放线菌所特有的重要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从本世纪20年代起,该学科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放线菌的分类学在其资源开发研究的带动下,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放线菌最早由Cohn自人泪腺感染病灶中分离到1株丝状病原菌——链丝菌而发现的.由于大多数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19世纪前人们曾将其归入真菌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逐渐深入,才将放线菌列于细菌中. S.A.Waksman的放线菌分类系统将放线菌目下分7个科:分枝杆菌科、放线菌科、嗜皮菌科、游动放线菌科、小单孢菌科、链霉菌科和卡氏菌科. 早期的放线菌分类系统 是以形态性状作为主要分类标准,在以后的放线菌分类中,除根据形态和培养性状外,还增加了化学组分、核酸本质、碱基比例、核酸杂交、辐射光线反应等. 1 放线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自从1943年Waksman第一次从链霉菌中发现链霉素以后,又相继从链霉菌中找出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有显著医疗价值的抗生素,从此筛选新抗生素的工作大量展开。实践证明,放线菌类,特别是其中的链霉菌,是产生抗生素种类最多的微生物。放线菌分类学伴随着抗生素事业的发展蓬勃发展起来,到现在已发现80多个属,仅链霉菌一属就有1000多个种和变种。近年来,由于微生物生理生化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微生物分类学出现由描述科学向实验科学转化的强烈趋势,而现代技术,如电子显微技术、生化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放线菌分类上的应用,加速了这一趋势并逐渐打破了原来经典的描述分类,建立了如化学分类,分子分类,多相分类等新的标准,大大推进了分类学的发展。 1.1 放线菌的经典分类 传统分类也称描述分类,主要以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等表观分类学指征,对放线菌分类单位进行的描述分类。1961年S.A.Waksman和1970年N.A.Krasilnikov关于放线菌专著的问世以及1972《国际链霉菌计划》(ISP)中最后一批研究结果的发表,是以形态和培养特征为主,以生理生化为辅的放线菌经典分类达到了鼎盛时期的标志。 1.1.1 形态特征  主要包括基内菌丝体的发育程度,是否断裂,有无气生菌丝体和孢子、孢囊、菌核以及其它结构,此外还要说明孢子链、孢子、孢囊、孢囊孢子的形状、大小、数目等;各类繁殖小体是否有能游动的鞭毛以及鞭毛的位置。 1.1.2 培养特征  放线菌分类中基丝和生孢子气丝的颜色一向受到重视,中科院微生物所70年代初编著的《链霉菌鉴定手册》一书中主要就是根据这二者分群的。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发表的国际链霉菌计划(ISP)试验结果也是以生孢子气丝颜色为主,基丝和可溶色素的颜色为辅。新增加的色素对酸碱度是否敏感的方法,极具鉴别价值。 1.1.3 生化特征  所测定的生化指标集中在几个酶的活性上,如明胶液化、牛奶凝固和胨化、淀粉水解、纤维素分解或在其上生长、硝酸盐还原等。在链霉菌属各个种的鉴定中,对于其是否能够在有机培养基内产生黑色素越来越受重视。国际链霉菌计划规定用胰胨酵母精培养液测定产生类黑色素的能力;用酪氨酸琼脂测定是否产生酪氨酸酶;用蛋白胨酵母精铁琼脂测定是否产生硫化氢,但这三者的反应时常并非总是一致的。除此之外,对于各种碳源的利用则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测定项目。 1.1.4 生态条件  主要是好气与嫌气、腐生与寄生、中温与嗜热(少数嗜低温)以及对酸碱度(pH)的要求等。绝大部分放线菌都是中温、好气、腐生的,其中几种链霉菌能够寄生在植物上。而弗兰克氏菌必须与高等植物共生。从白蚁肠道分离出来的嫌气的丙酸小单孢菌也可能是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 1.2 放线菌的化学分类 大量研究证明,企图以形态学解释分类学中的问题已远远不够,这不仅是因为同一微生物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不同容易发生变化,而且外观相似的微生物其微观形态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未完全搞清楚其形态学的表现之前就不能完全根据形态去进行鉴定。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分类不能完全揭示微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基于以上这些理由,放线菌的鉴定要使用除了形态以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