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

浅析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 摘 要:辛弃疾以自己的遭遇、境况形成了其乡村田园词创作时复杂而矛盾的心态,并外化成其乡村田园词深刻的审美内涵、独特的审美特质和追求质朴纯真的审美理想。他所创作的乡村田园词在古代诗词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扩大和深化了乡村田园词的内涵,提高了它的艺术品味,拓宽了它的艺术境界,并对中国诗词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辛弃疾;乡村田园词;创作心态;审美特征 引言: 我国的田园诗词源远流长,许多优秀作品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我国古代的田园诗词,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的一些作品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可成为文学体裁的历史教科书。 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词作,最早为张志的《渔歌子》,其后五代时的孙光宪的《风流子》也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内容,都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但是唐、五代词中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毕竟很少,我国词史上第一个较多写作田园词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如他去徐州城东石潭谢雨途中所作的《浣溪沙》五首便是其代表作,它拓宽了词的领域,使词的创作空前深入地走向民间,走向社会生活,而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是写田园词最多的大家。 一、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的创作心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辛弃疾生活的年代,是金国与南宋,时战时和,而南宋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势力也是此消彼长的时代。 辛弃疾一生戎马倥偬,矢志恢复中原。他早期的生活是在沦为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度过的,他曾参加过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辛弃疾有过人的胆略,非凡的才能和英勇的精神,后人描述他“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1]然而他并未得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仅被派到江阴担任一个低级的职签判官。以后,辛弃疾一直受到朝中重臣的排挤和压制。 在1181年,辛弃疾被革职,直至1203年(这期间只有短期(1192-1194)曾出任福建提点狱和安抚史),他在江西农村度过了18年的乡居生活。在这期间,无官一身轻的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词(他的乡村田园词就是在江西上饶的带湖新居和铅山的瓢泉别墅隐居时作的),这些乡村田园词是他对农村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叹、所感,洋溢着农村生活的情趣,反映着农村生活的风貌。 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归隐山野与陶渊明隐居是不同的:陶渊明厌恶官场,向往自由;而辛弃疾半生纵横疆场,最终被迫“求田问舍”,隐居的生活有背于他报国的初衷,因此他的思想是矛盾的,1182年,在上饶带湖开始闲居生活时,辛弃疾写下了《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丈翠奁开。先生杖屡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湘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春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表面上词人要写寄情山水,可是骨子里却充满满忧世伤情、壮志未酬的遗憾。“一日走千回”的闲适之中隐藏着“人世几欢哀”的感慨。他感到“求田问舍”是可羞的,但他终于在上饶带湖,后又在铅山瓢泉买了田园,修了房屋,从此别号“稼轩”。并且认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2]他之所以如此,并非言行相违,《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里说得明白: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白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等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他是和秋江上的雁和船一样,为了躲避弓箭和波浪的,既然国家大事他插不上手,荣华富贵对于他,正如腐鼠之于鸳雏,那么,又何必总在崎岖的仕途上奔驰呢?还不如归隐田园。这正是辛弃疾不为世人所容时的一种无可奈何,但他的内心又是激情澎湃的,在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年代,一颗济世之心,怎能沉溺于山水之中呢?祖国和人民不断地召唤着他,所以他既感到不能使“鹤怨猿惊”,不怕“君恩未许”壮士英概的辛弃疾和英雄迟暮的辛弃疾一生是对立的。不幸的是,他一生之中竟有18年是这样的消磨掉了。 初到带湖之际,辛弃疾曾表现出一阵“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甚至筹划着要过“左持蟹,右拣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锄烟菜”(《水调歌头·答李子永》)的田园生活。然而闲适的生活怎能与他平生的志愿和抱负相提并论呢?纵使带湖有迷人的秀水春山,又怎能化解他的千古愁肠?因此在经过了“惊弦雁避,骇浪船回”的短期解脱之后,词人长时间地处于低沉而压抑的情绪之中。《鹧鸪天·代人赋》写道:“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他认定,真正美好的春色正在乡野繁茂的花丛之中。隐在这清新画面背后的,正是对官场奢靡的厌恶和词人郁郁不得志的愤懑情怀。然而,满腔豪情,凌云壮志的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