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胡适、张东荪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不同观点.pdfVIP

民国时期胡适、张东荪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不同观点.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胡适、张东荪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不同观点.pdf

20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年第1期 民国时期胡适、张东荪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不同观点 I裁华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20世纪之初的中国学界备受关注。 “科学派”代表人物胡适提出“科学已蚕 食了哲学”, “科学最终将取代哲学”,“哲学没有将来”。张东荪从学理的角度认为,科学不能代替哲学,科 学与哲学各有特质,二者不但无抗争而且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哲学是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哲学问题具有永久性, 对“科学派”的主张予以回应。胡适与张东荪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讨论,属于20世纪初期“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和“中西方文化论战”中所讨论的内容之一。正确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对于推动哲学与科学的良性发展是 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胡适;张东荪;科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7)01—0090—07 6—11—11 收稿日期:201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 4):朱熹《四书集注》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5CWHJl 聊城大学科研基金项目(Y10020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王敬华(1959一),男,山东高唐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20世纪之初的中国学界备受关注,也是20世纪初期“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和“中 西方文化论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对于“科学派”代表人物胡适等提出的“科 学已蚕食了哲学”,“哲学将最终被科学所取代”之观点,张东荪从学理的角度,认为哲学问题具有永久性, 哲学不可能被科学所取代,科学与哲学各有其自己的特质,二者是相得益彰的,是不存在抗争的,对“科学派” 的主张予以回应。在学术界,关于胡适的科学观和哲学观,或张东荪的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想,已经分别 有过著述,但将两位学者的观点结合起来研究,比较其异同,或许更具学术价值。 一、哲学“破产”论:科学将“蚕食替代”哲学 20世纪初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和“中西方文化论战”所争论的核心问题,即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问题。从哲学的层面看,焦点是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孰是孰非的问题。胡适作为“科 学派”的代表人物,明确指出:“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 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和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①。 (一)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的学问 胡适在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 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②胡适以善恶为例,对哲学的定义予以解读。他认为,善恶是人生 的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如劝人行善去恶、赏善罚恶等,都不算是根本的解决。根本 解决主要是指,善与恶的基本内涵, “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昵;我们何以知道善恶的分 ①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页。 (④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页。 90 别,……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 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①哲学是将人生的切要问题从形而上的理性的角度去着想, 寻求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的学问。 1923年11月,胡适在上海商科大学做“哲学与人生”演讲,为进一步明确他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 所下的哲学定义中的“根本”两个字的意义,认为哲学对人生切要问题的研究,是“从意义上着想,去找 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②胡适指出:“哲学的起点是由于人生切要的问题,哲学的结果,是对于人 生的适用。人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