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响型动量词在汉语中的发展
摘要:反响型动量词是通过借用而产生的动量表达方式。反响型动量表达方式出现于近代,于宋金时期发展成熟。反响型动量词有多种表达形式。本文从反响型动量词的产生和反响型动量词的表达方式两方面,浅析反响型动量词在汉语中的发展。
关键词:反响型动量词;发展;动词
反响型动量词是指动量词与中心动词同形的一种动量表达方式,借用动词表示动量,即动词复用形式。张?W(2005)认为现代汉语中的“V一V”式和“VV”式的产生与晚唐五代时期动词借用作动量词的用法的兴起有关,并将这种用法称作“同源动量词”。金桂桃(2015)阐述了反响型动量词在汉语中的发展,并探讨了反响型动量词在类型学背景下的分布、分类、语序规律以及形成条件等问题。
一、反响型动量词的产生
(一)萌芽期
晚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借用动词而来的动量词,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反响型动量词还没有真正出现。例如:
(1)师有一日法堂上坐,忽然喝一声。《祖堂集》)
(2)师蓦面与一唾云:“野狐精!”(《祖堂集》)
(3)后阿娘见舜子跪拜四拜。(《敦煌变文集新书》)
(4)若有人能解弹得,一弹弹尽天下曲。(《祖堂集》)
(5)以手指其一指,火坑变作清凉地。(《敦煌变文校注》)
上述例(3)、(4)中,有的学者认为是反响型动量词,有的学者持反对意见。反对的原因是,例(3)中的数量结构前的动词“跪拜”与数词后的“拜”不完全同形,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反响型动量词。例(4)中虽然可以理解为“一弹”作状语,修饰动词“弹”,但是还可以理解为“一弹,弹尽天下曲”,是为了在这首七言偈颂中保持句式整齐而并为一句。例(5)是晚唐时期可以看作是反响型动量词的用例,只此一例并不能说明反响型动量词就一定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但可以看作是反响型动量词产生的萌芽。
(二)成熟期
晚唐五代时期,反响型动量词已经出现萌芽,再经过宋代对重复前一个动词的方式表示动量的方法的使用更加广泛,从而导致反响型动量词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至完全成熟。宋金时期的用例如下:
(6)迦叶不闻闻,便当得否。(《禅林僧宝传》)
(7)上堂,良久曰:“大众看看。”(《五灯会元》)
(8)院於左膝拍一拍,师便喝。(《五灯会元》)
(9)悟连喝两喝,师便礼拜。(《五灯会元》)
上述用例中,反映出宋金时期反响型动量词的表达方式发展迅速、使用广泛。“汉语动量词在宋代已发展至全盛阶段。”①这一时期的反响型动量词也随之发展,产生了多种表达方式。
二、反响型动量词的表达方式
反响型动量词有多种形式,如“动词一动词”、“动词+了一动词”、“动词+得一动词”、“动词+两+动词”、“动词+他(俺、你)一(两)+动词”、“动词+了+动词”等形式。例如:
(一)动词一动词
(10)师长嘘一声,僧拍一拍便礼拜。(《五灯会元》)
(11)有时师僧来此。下一句拍一拍。(《古尊宿语录》)
(12)师吹一吹。闽王送师上船。(《五灯会元》)
(二)动词+了一动词
(13)把崔宁看了一看。(《话本选集》)
(14)把个头来点了一点。(《三宝太监西洋记》)
(15)孙兰姬拜了一拜。(《醒世姻缘传》)
(三)动词+得一动词
(16)我略转得一转背。( 《今古奇观》)
(17)休想动得一动。(《八仙得道》)
(18)素姐接到手略瞧得一瞧。(《醒世姻缘传》)
(四)动词+两+动词
(19)明连喝两喝,岐便礼拜。(《五灯会元》)
(20)乃拈一枝柴吹两吹,度与百丈。(《五灯会元》)
(21)一定要回过身去推两推。(《官场现形记》)
(五)动词+他(俺、你)一(两)+动词
(22)我怎好不送他一送呢!(《官场现形记》下)
(23)等我吓他一吓,他才认得我哩!(《三宝太监西洋记》)
(24)故且将去吓他一吓。(《朱子语类》)
(六)动词+了+动词
(25)一边说,一边大家拜了拜。(《醒世姻缘传》)
(26)媳妇子望着吴推官摆了摆手。(《醒世姻缘传》)
(27)小鸦儿到了自己门口,推了推门。(《醒世姻缘传》)
根据以上的例句中可以看出,反响型动量词通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次数,例如:“明又喝,岐亦喝,明连喝两喝,岐便礼拜。”反响型动量词也表示持续时间短或次数少、事情进展的程度轻或是缓和语气、尝试等意义。例如“但于这道理久后,略断一断,便接续去”、“和尚试辊一辊看”等。
三、结语
刘世儒先生认为到了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借用动词的动量词,也正是由于借用动词逐渐发展出了反响型动量词。大多数学者认为反响型动量词在晚唐五代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