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学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2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历代文论;导论;二、中国古代文论特点综述。;(三)古代文论的话语多点兴、逗引的隐喻,少分析性的解说。中国古人对文论著述和讲学,长于诗韵和想象,少逻辑分析。 (四)古代文论范畴、术语、命题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具象性等特点。 中国古代很多文论术语都是作者在自己的独特审美感受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它不仅对古典文学具有独到的鉴赏力,就是对现代文学,也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如意境。;(五)中国古代以抒情文学为正宗,所以诗论发达,而小说戏曲理论发展较迟。 (六)汉语修辞诗学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文论讲究炼字,炼句,声律说占有重要地位。 (七)由于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古代文论重教化,具体表现为创作上提倡诗言志,文学内容政治化,伦理化,文学批评中形式主义没有形成思潮。;二、古代文论的发展分期。;这一时期的文论家高度重视审美和艺术问题,出现了专门性的文论著作,数量之多,思想之丰富,为后世所罕见。 此时期对文学特质开始有自觉意识,创建了古代文论体系,提出并描述了古代文论范畴,形成了文艺批评方法。;第三阶段(第三编):唐宋时期,诗文批评处于演进之中。儒家诗学观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同时,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盛唐诗歌中得到完美体现,在对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诗人为什么写诗等问题的回答上提出了韵味说,兴趣说,意境说,妙悟说,兴寄说,讽喻说。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的古文理论把文、道关系的演进推向新的高度。;第四阶段(第四编):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兴盛与古典诗学的总结时期。 通俗文学批评的兴盛,是指伴随着小说戏曲创作的繁荣而带来的文学观念的开拓,思维方式的拓展和理论框架、理论术语的更新。 王夫之、叶燮等学者对古典诗学进行了总结,对古典诗歌从创作到接受进行了系统的诗学思想阐述。;第五阶段: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论的冲击时期。首先是以龚自珍、曾国藩、刘熙载以及常州词派为代表的传统诗文理论的发展。其次是更具时代特点的古代文论的现代性变化,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文学观念的更新,又包含理论思维与批评话语的拓展,文类结构的调整等较为具体的内容。 这五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之学,魏晋玄学,佛学和禅学,晚明和晚清的启蒙思潮,为古代文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三、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重要参考资料;第一篇 古代文论的奠基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第一节 古代文论的萌芽;古代文论的萌芽,指上古《尚书》、《易经》、《诗经》、《国语》、《左传》等典籍中强调文艺社会作用的“美刺说”、“陈诗观风说”,反映上古人们对诗歌特征朴素认识的“诗言志说”,以及“和而不同”的美学思想。 一、美刺说 《易经》中“言有物”,“言有序”之说,后人引为关于内容和形式的重要原则。 《诗经》有不少诗篇作者明白地写出了写诗的目的和意图,反映了他们对诗歌美刺作用,文学社会作用的朴素理解。 《诗经》中的一些内容就是最早的文学评论: ;《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汹,式论尔心,以畜万邦。” 这是周幽王时大夫家父讽谏太师尹氏弊政的。尹氏执政不公,重用小人,天怨人怒。家父自言写这首诗,是为了追究幽王身旁的凶人,以改变其心,达到抚养万邦的目的。 《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这是诗人在诉说自己的困苦生活,希望得到听者的关注。 ;《诗经》表明中国古人已经意识到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诗歌成为表达美和刺两种不同愿望的方式。《诗经》已经开启了“言志”和“美刺”两种文艺思想的先河。 稍晚于《诗经》的《国语》、《左传》中,记载了周代统治者对诗歌讽谏作用的重视。 《国语·周语上》记载了一件事,周厉王暴虐,国人敢怒而不敢言,邵穆公规劝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瞎眼者,后指乐官。)献曲,史献书,师箴,瞍(sou)(瞎子)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这段话表明中国远古时期对文艺社会政治功能的深刻认识:文艺有下层对上层的讽谏作用,有宣泄作用,有上层对下层的体察作用,有教化作用,在同一层次,有感情思想感情的作用。;翻译: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