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歌剧和艺术欣赏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发展史
一、原始戏剧
1、源于原始人类部落的宗教仪式歌舞。
戏剧源于模仿。作为思想的外在符号,行为远比语言更为直接。模仿动机从属于原始宗教意识,例如:交感巫术。
2、原始模仿逐渐演变为生活仪式,宗教性日益褪色,世俗性逐步增强,引起审美观念的抬头。使之变为为人君和贵族服务的重要社会娱乐活动。
二、先秦至隋唐时期
1、初级戏剧作为宴乐的一部分出现于酒宴上,内容贵位于雅乐相对的俗乐。
2、汉代后俗乐大兴,其组成部分——优戏蕴蕴而起。汉武帝设“黄门鼓吹署”。
3、唐宫廷设立十部乐,网络前代所有南北乐舞戏剧。唐玄宗设梨园与教坊,使倡优杂戏从宫廷雅乐中分离出来。
三、宋元时期
1、勾栏、瓦舍的出现与民间曲艺的繁荣,使戏曲实现了对说唱歌舞和扮演故事的综合。戏曲正式出现在舞台上。
2、社会繁荣、商业发达、交通发展都使社会风气奢靡。以浮夸为荣的各种活动充斥社会。
3、元代汉族文人失仕进之路,把精力和才华投入到戏曲创作之中,形成了戏曲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四、明清时期
1、士大夫阶层追求享乐,地方民间小曲发展为新的曲种。
2、文人消遣,游戏词藻、播玩音律,以戏曲为寄情工具。
3、戏曲文化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事物,如年画、剪纸、泥塑等。
五、古代戏曲演出场所
露台 熊罴案 唐砌台 舞亭 明清翼城县樊店村关帝庙戏台
晚明绍兴宾舍庙台 米脂清代李自成行宫戏台
清代社旗县山陕会馆悬鉴楼 丹凤清代花庙戏楼
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寿台 宁寿宫倦勤斋室内戏台
三江和里寨双舞台侗族特色戏楼 天津中国大戏院
黄梅戏
安徽省地方戏曲曲种之一。原名黄梅调。又称采茶戏、花鼓戏、茶蓝戏、二高腔等。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安徽安庆,与湖北黄梅采茶戏有渊源关系。流布于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北、台湾等省。
一、历史沿革
1、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最初形成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2、清道光前后,黄梅采茶调、江西调等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形成小戏。
3、吸收青阳腔等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逐渐形成故事完整的本戏。
4、1926年,演出职业化,首次进入安庆省城登台演出。
1933年,两批艺人到上海演出。同时,农村也出现了较稳定的流动班社。
5、在安庆与京剧几度合班;在上海受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的影响,演出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剧目也陆续产生,如《蜜蜂记》、《文素臣》等。
6、在音乐发面,减少虚声衬字,使唱腔明快流畅;在表演方面,运用程式动作,表现手段丰富。
7、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黄梅戏曲种开始专业艺术发展历程。
二、艺术特点
1、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乡土气息,通俗易懂。
2、唱腔属板式变化题,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戏。
花腔——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明快,表演形式活泼,具有生活气息。
彩腔——打彩调,因演员常用来向观众“讨彩”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
主调——正腔,正本戏中最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等。其中平词是主要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叙述、抒情。
3、在音乐伴奏上,早期演出为“三打七唱”,建国后,由高胡为主奏乐器。
三、角色行当
1、上四脚:正旦、老生、正生、花脸。
2、下四脚:小生、花旦、小丑、老旦。
正旦 正生 花脸 小生 小丑与小旦 《荞麦记》
曲 艺 部 分
曲艺发展
一、概念: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历史:
1、我国古代民间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等都包含曲艺因素。
2、唐代由于民间曲调的流行和说市人小说,向俗众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出现,使说话伎艺和歌唱伎艺兴盛起来。曲艺开始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3、宋代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曲艺表演有了专职的场所及艺人。说话伎艺,鼓子词、诸宫调、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盛。
4、明清两代及至民国初年,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赋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纷纷流向城市,它们在演出实践中日臻成熟,如道情、莲花落、凤阳花鼓、霸王鞭等;一方面一些老曲种在流布过程中,结合各地地域和方言的特点发生着变化,如散韵相间的元、明词话逐渐演变为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
5、现今流传的曲艺品种,大多为清代至民初流传下来的,共有四百多种。
三、曲艺各曲种的共同艺术特征:
1、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群众性。
2、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说、唱、似说似唱、又说又唱、又说又唱又舞)
3、曲艺不像戏曲,不用装扮成固定角色演出。比之戏曲简便易行,听众更为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