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战后政党政治演变中中国青年党【摘要】战后是中国现代政党格局分合演变的关键时期,除国共两党外,中间党派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青年党作为中间党派之一,在战后初期曾试图扮演“调停国共”的中间派角色,追求西方式的议会政治。但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量,中国青年党在国共两党强势相争的格局下最终作出了“投国弃共”的政治抉择。分析青年党在战后政党政治演变中的作用及其政治追求与政治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政党政治,中国青年党,政治抉择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0-0047-06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20世纪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兴起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的世纪。战后是中国政党分合演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特色政党政治最终成型的时期。作为中间党派之一,中国青年党成立于1923年的法国巴黎,一度自称为国共之外的“第三大党”,在中国现代史,尤其在政党风云变幻莫测的战后,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以往学界考察此一时期的政党演变时,大多以国共两党为主角,兼以论述民盟与中共的合作为视角来探讨政党的分化组合及其历史走向,对其他资产阶级政党诸如青年党,较少论述,偶有涉及,也多从中共统战史或革命同盟军的角度进行评述,把其当作“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充当蒋介石法西斯独裁的点缀品”。政党是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代表,任何政党都有其自身独立的利益和政治选择的自由。因此,对于青年党在战后的活动,我们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和评价。因此,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审视战后的青年党,不能以“线性思维”或“贴标签”的态度对待之,而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国际国内的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和行为的逻辑演变作出符合史实的论述和客观的评价。
一、战后初期的政党形势
战后的中国政党形势,国共两党仍是不可挑战的两大党,其中国民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战前政党形势的延续,但又有其新的时代特点。一是中间势力的勃兴;一是国际势力强势介入。这一变化,对中国政党政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战后,中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之一,两国为维护各自在华利益,同时也受雅尔塔协定与中苏条约的限制,均调整了各自的对华政策。抗战胜利后,美国出于控制远东、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需要,在对国际与中国的复杂形势进行利弊权衡后,决定有限度介入中国内政,在继续支持国民党的同时,又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有所不满,要求当政的国民党实行民主改革,建立美式民主政体,容纳其他党派参加政权。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话声明,指出:如果国民党政府的“基础加以扩大,容纳国内其他政治党派的话,即将推进中国的和平、团结和民主的改革”,以“和平民主的方法”达到“中国之统一”,从而最大限度维护美国在华利益。同样,苏联为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也希望国共和平,不愿中国发生内战。
美苏的介入客观上要求国共两党寻求和平途径,以政治方法解决两党争端。因此,在军事相争的同时,国共两党都希望争取中间党派的支持,获取更多的政治砝码,以壮大自身的政治实力,确立自身的政治优势。这就为中间党派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土壤,据不完全统计,战后初期涌现出了105个大小不一的党派。青年党此时成立20余年,在中间党派中实力最强,并一度控制了民盟的对外言论,战后的国共两党寻求政治途径解决争端,让长期致力于议会政治的青年党看到了新的希望,希图通过千载难逢的时机,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参与政治,分享政权。
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国共代表会谈纪要》,两党决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初步商定参加政协会议的各方及名额,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及社会贤达各9名代表,共计36人。由于国共双方代表人数相等,因此民盟代表的态度对政协会议的走向至关重要,因为“谁能控制会议,显然要看国共两党之外的其他党派和人士倾向于何方”,无疑,民盟成为国共两党争取的共同目标。
对于民盟,国民党采取内部瓦解的策略。国民党中宣部早在1943年拟订的《各党派之言论分析与对策》中曾提出:认为对于各党派而言,“以本党开放政权为最有利,次之在本党及中共相持不下之局面下亦可以稍收渔人之利,至于在本党或中共独揽政权之形式下则最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国民党中宣部提出国民党应付各党派的三项原则:1.必须拆散个小党派与中共联盟之形势。它认为:国民党对现状如无任何改变,则在“民主宪政”之共同要求下,各小党派可能与中共成立联盟,加厚反政府之力量,“目前有种种象征,证明此一可能性日益显著,故本党现阶段对各小党派,当尽力疏隔与中共之关系,不使有任何形式之反政府联盟可以产生”。2.采取对各小党派开放,对中共抑压政策。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