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减法——整合提炼精简.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减法——整合提炼精简

课堂减法——整合提炼精简经历了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课堂后,我们提出一种更为朴素,更为实在,更为高效的课堂——简约化课堂。简约化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力求以简洁、清晰、精炼的外在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去繁就简的同时保留事物本身经典的部分——数学学习中应该扎实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数学课堂教学走向简约,必然要求教师学会做“减”法。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围绕课时目标艺术地取用、整合、提炼,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表面的热闹。 一、整合——让课堂简简单单 简约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和教法不断地整合,从素材到目标,从内容到环节,从语言到方法,都要简简单单,有条有理,返璞归真。 1.学习素材与多元目标整合,达到一“材”多旨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对数学之美的发现、体验、热爱,对数学文化的感受、理解、敬畏,对数学精神的领悟、继承和弘扬等,从而整合学习素材与多元目标,达到一“材”多旨。 例如,张齐华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中,在揭示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后提出问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圆,一中同长也。”你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吗? 生:一中是指一个圆的圆心,同长是指半径或直径一样长。 师: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大家知道这一历史,有什么想法吗? 生1:特别自豪。 生2:特别骄傲。 生3: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是指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方向圆的渐变过程)。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很特别,认识吗?(出示太极图) ■ 生:太极图。 师:阴阳太极图就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1: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2: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上述教学片断,教者从“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出发,将数学素材巧妙地与多元目标实行整合,为“丰”的实现埋下伏笔。从教学效果看,课堂呈现的“画法比较、古语解读、方圆演变、图案欣赏”等丰厚的教学素材,得到了学生充分、深刻的关注,他们在阅读、探究、赏析的活动中,细细品味和咀嚼“圆”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价值和文化力量,同时促进新知的理解,从而这到一“材”多旨的要求。 2.教学内容与环节整合,达到一“材”多用 例如《平均数(二)》(即加权平均数)这节课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环节,开放导入。调查和统计班级里喜欢巧克力和喜欢水果糖的人数。提出问题:请学生配置5千克的什锦糖(将巧克力与水果糖混合),如果巧克力每千克20元,水果糖每千克15元,那么什锦糖的单价在什么范围内?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怎样定单价,为什么? 第二环节,开放教学过程。将导入部分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子问题:一为巧克力多、水果糖少的什锦糖单价问题;二则正好相反;三为两者同样多时。可先重点解决其中一个,如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这种情况也有很多种配置法,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全班共同研究同一种情况,如4千克巧克力和1千克水果糖组成的什锦糖单价;再每个学生各自确定自己配制的什锦糖的单价;最后列出学生各自的研究结果,发现单价的变化趋势。 第二个问题可以由第一个问题迁移过来,先让学生猜测、估计单价;再各自判断自己配制的什锦糖的单价,并计算、验证。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一个练习巩固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是特殊情况,可以看作是一个变式。先猜测、再计算、验证,最后对三个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横向变化问题的基础上拓展到其他情境。 这样的教学设计,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只练习了一道题,其实,教师已经将练习巧妙地融合在解决什锦糖单价的大问题并形成平均数知识的过程中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既期望学生参与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得到丰富的经历和体验,最后又让学生进行大题量的巩固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的目的。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课堂教学又有时间限制,于是过程体验与练习巩固就变成一对矛盾。教师大多会按照惯性思维采取保守态度,在保留大题量练习的前提下提供学生足够的体验时间。而上述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我们的定势思维,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之间实现有效整合,一“材”多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3.学生知识经验与学习内容整合,达到一“材”多变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