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农业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华市农业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对策

金华市农业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对策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崭新课题。当前粗放型农业发展路子已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转型升级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理性的选择。为此,“十二五”时期金华市要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1金华市农业产业现状 1.1农业产业不断发展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51.9亿元,5年平均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 201元,年均增长13.1%。目前已形成以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优质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群,制定了130多项地方农业标准,共建设绿色(有机)食品130个,建成水果标准化基地1.2万hm2、无公害茶园2.53万hm2(有机茶基地3 500 hm2)。 1.2产业化经营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实力、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已有农业龙头企业24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3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30.1亿元,带动基地农户75.4万户增收43.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 324家,合作社成员12.1万名,带动非成员农户35.5万户。 1.3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 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金华市粮食批发市场、仙桥花木城、义乌农贸城、浙中木材市场、磐安特产城、浙江中药材市场等重点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华东农交会、南方奶牛乳品展示会、金华精品水果展示会、中国花卉苗木交易会等会展经济得到发展,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标准农田、农田地力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88万hm2,旱涝保收面积11.88万hm2。2010年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8 000 hm2,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 100 hm2,在建1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3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 700 hm2。 1.5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大良种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扶持农业民营科研机构发展。全市现有农业民营科技企业近300家,建成了150多个种子种苗基地和1批示范园区。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左右。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农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一是经营制度和基础设施的约束。目前,全市人均耕地仅为360 m2,远低于全国1 000 m2的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限制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专业化约束。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强壮劳动力向二、三产业不断转移,留下来的农民多数只有传统的耕作技术和经验,对现代科技的接受与应用能力较差,农业产业副业化现象突出。三是农业科技约束。农业科研与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量农业科技成果滞留在科研与推广部门,不能及时推广运用形成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3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3.1农业基础设施工程 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堤防建设、千库保安、节水灌溉等工程。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测土配方工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以及“森林金华”创建工程,逐步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土肥沃”的农业基础设施格局[1]。 3.2主导产业培育工程 按照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等八大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 3.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运作规范的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种养殖大户,积极培育农业经纪人等营销主体。努力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2]。 3.4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工程 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平台等建设;加快推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实效。 3.5农村信息网络工程 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普及水平,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推广应用[3]。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强化市、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