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维权缘何步履维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保险维权缘何步履维艰

金融保险维权缘何步履维艰 在湖南省株洲市某工行的营业大厅内,虽然已接近中午12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也只有寥寥几位,但由于该行仅有三个营业窗口正常开放,再加上工作人员办理业务的速度缓慢,一对手持号码牌的夫妇依然多等了半个多小时。正当排在他们前边的客户办完业务准备起身离开时,此时正常开放的业务窗口仅剩下了一个。 夫妇俩赶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叠厚厚的钞票起身前往。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营业员上前阻止了这对夫妇,同时用手指了指窗口显示器上的数字——原来,该显示器并未变化顺位,而是直接换成了另一组数字。此时,只见一位刚刚取到号码牌的中年男子泰然地坐在了这个唯一的业务窗口前的椅子上。 “他凭什么插队?明明是排在我们后边的。” “没看人家是VIP客户吗?请您遵守银行秩序。” 这对夫妇并没有继续与该营业员争辩,只是无奈地走出了这家银行。 笔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一幕仿佛每天都会在身边上演,这与银行屡屡曝出的“目前银行VIP通道大多处于暂停服务状态”的传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终解释权归金融机构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消协组织2011年共受理金融保险服务投诉3919起,同比增长3.8%。在这些金融保险投诉中,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信用卡办卡容易销卡难,收费名目繁多;普通客户窗口排长队,理财和VIP客户窗口长时间闲置;银行单方为消费者定制服务项目,未履行告知义务,乱收费;医疗保险投保容易,办理理赔障碍重重。 金融保险服务的乱象开始干扰消费者正常权益,目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1年3月28日,江西消费者熬先生在银行开办了一个养老金账号,工作人员告诉他,发工资后会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但并未告知银行每月要向其收取固定的短信服务费。2011年6月15日,熬先生却发现银行扣除了其账户23.48元的短信费;2011年10月,北京王先生被某知名外资银行收取了4200元的个人账户柜台信息查询费,王先生认为该银行向其收取如此高昂的信息查询费实属暴利,后将该行起诉至法院。近日,法院判令该银行将4200元个人柜台信息查询费悉数退还给王先生。 透过以上金融保险服务的案例,我们不禁感受到金融机构的强势与强大。也许每位消费者对以下场景并不陌生:“走进银行大厅,立刻有身着统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向你热情地推销各种看似诱人的金融保险套餐,有的顾客难免禁不住银行工作人员花言巧语的引导,稀里糊涂地办理了相关保险套餐服务。可当办理完业务后才发现,必须每年按时向银行缴纳固定数目的服务费,而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提前取消服务。 “后来经媒体曝光后我才发现,这些像模像样的所谓“银行工作人员”其实就是保险公司派来的业务员。不久前我出了车祸,按照事先约定的理赔要求,向相关保险公司索赔,可他们却列出诸如所在医院不属保险公司理赔范围、受伤程度不符合标准,迟迟不肯作出赔付。”黄女士向笔者抱怨到。 随后,笔者走访了50位有过金融保险业务不愉快经历的消费者,他们当中有的是在办理了推销员上门推销的信用卡后,很难再取消业务;有的银行甚至向消费者提出若要取消相关保险服务必须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其繁琐程度与办卡时的方便快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消费者反映金融保险机构擅自向外界透露他们的私人信息,以至于他们每天都会饱受骚扰短信和诈骗电话的困扰。 “可又能怎么样呢?”几乎每个受访者都表达了同样的无奈。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要买保险、要办理储蓄业务,就难免会与金融保险机构打交道。几乎每家银行或者保险公司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且一旦与此类机构发生纠纷,最终解释权往往都归于他们。除非向媒体揭露这些金融保险机构的不耻行径,有时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受访者王小姐告诉笔者。 运动员、裁判员一肩挑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1年银行业服务项目多达1000余项,其中80%属于收费项目。这中间也不排除部分商业银行巧设收费名目、计价不透明、服务价格未有效公示,存在霸王条款和强制收费等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即便消费者把钱存入了银行,有时却收到来自银行的消费者异地消费的短信通知;有时分明是简单的储蓄业务最后却离奇地变成了保单;有些银行甚至打着“安全支付”的口号向消费者推销信用卡密码交易服务。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其实是银行转嫁风险和责任的惯用伎俩,因为一旦用户自设密码被破译后出现信用卡被盗刷的现象,银行可以轻松地把责任推到用户身上。 其实,金融保险业暴露的种种诟病早已为业内人士关注。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曾撰文指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本源是由金融业特殊性带来的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无独有偶,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2011年两岸金融交流会上也曾表示:“由于金融产品属于无形且高度专业性的产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