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展观 合力建设新农村.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坚持科学展观 合力建设新农村

坚持科学发展观 合力建设新农村 中共黄陂区委 黄陂区人民政府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大门,国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分别占武汉市的1/4和1/8,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辖11个街道办事处、6个乡镇(场)、1个开发区和1个风景管理处,现有611个村、60个社区,农业人口82万。 一、近几年黄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黄陂区于2005年5月正式启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至2009年已完成创建任务507个村,到2010年可全面完成所有建制村阶段性的创建任务。总结近几年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与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规划编制为龙头,精心组织设计,创建蓝图富有新特色。我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按规划编制程序,高标准、高质量,精心组织编制各种创建规划,已形成了《黄陂区“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黄陂区“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创建村农民致富产业规划、村湾建设规划、绿化规划》几个层面的规划体系,成为引导、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支柱产业,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我区把培育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产业支撑、基地依托、龙头带动、集约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确定以芦笋、茶叶、特色水产、国英种业和乡村休闲等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产业板块基地建设的突破,带来很多深刻变革:一是造就了一批农业规模经营新型主体。全区近几年实行土地规模流转面积25.5万亩,规模经营新型业主达到169家,投放规模经营社会资本达到4.6亿元。二是催生了一批产业特色创建村。近几年高效农业型、产业加工型、休闲景区型、旅游配套型、项目落户型、打工经商型等特色产业村大批涌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道。刘家山、官田、仁河、泥人王、张家榨等20多个村成为了旅游特色村;武湖、凤凰等56个村成为芦笋专业村;大兴、花石等18村成为“良种专业村”;长岭街短岭村的“木兰葛粉豆丝” 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天河街红湖村正在按成都“五朵金花” 模式打造;还有刘店、油岗村被评为全省经济强村。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农民通过以地换租金、以地换股份、以地换就业、以地换保障等途径,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家乐”发展到400多家,5万多农民靠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全区创建村转移农村富余劳力15.8万多人,农民收入每年以15.5%左右的速度递增。四是提升了黄陂现代农业产业地位。2008年,黄陂区荣获“全国科技富民强县(区)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区”等称号。 (三)以改善环境为重点,坚持建管普重,村庄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坚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围绕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着力在“建、治、管”上下功夫,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一是强化建设。市、区5年来在507个村共投入资金6亿元,平均每村120万元,有计划地实施了“四通四改一化一建”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全省率先实现水泥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同时,目前正向 “湾湾通”推进。与凯迪集团合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2009年底可让50万农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一部分村采取迁村腾地、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湾村集并,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综合整治。狠抓清垃圾、清污水、清废旧建筑“三清”整治活动,逐步实行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工业小区“三区分离”,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治理。今年开展“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试点在天河街已初见成效。三是加强管理。全区制定了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从2008年开始,区财政每年为每村单列1万元长效管理经费, 建立和落实了激励机制。目前探索出了各具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办法。通过抓建设、整治和管理,507个创建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特别是中心湾基本实现了“水电道路通达、村庄庭院绿化、饮水卫生安全、信息传递快捷、厕圈规范清洁、垃圾堆放无害、基础设施配套、生产生活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村,2005年以来共有70个村被评为市级示范村,其中刘家山、高车、油岗、官田、珍珠、红湖6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四)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狠抓民心工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实现构建和谐稳定新农村这一目标,全区顺应农民群众的要求,突出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程。做到上级政策要公布、创建规划要公认、建设项目要公示、投入资金要公开。在每个村成立了3-5人的村民理事会、监事会,规划的制订、资金的筹集使用、工程招投标、质量监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