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提高ldquo;马克思主义原理rdquo;课理论教学实效对策论文
论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理论教学实效对策论文
马原理课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决定了它理论性强的特色。而哲学,被学生称为玄学,太抽象,太深奥难懂了,这就和青年大学生形象性思维更突出的特点发生矛盾。还有就是新方案在大一就开设马原理课,许多相关学科知识还欠缺,使得教师在举例阐述时,学生明显知识不足,不易听懂。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论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理论教学实效对策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论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理论教学实效对策
?
众所周知,一个人需要有思想意识来指导其行动,而一个党,一个国家更需要有思想意识来指导,这样才能长治不衰,安邦济国。在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中国各阶级,各党派都积极寻求救国之道,随着各种救国思想失败,中国人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共一大正式把马克思主义写进党章,作为我党指导思想,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及后来的领导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4年,我国GDP总量超6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这一切,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不能丢。
尤其是2005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让西方政治经济理论日益暴露出其不足,不少西方名人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希望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决西方现实危机。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不仅没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生机。所以,我国才在高校专门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理)课,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大学马原理课教学虽然取得成绩,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收到更好效果呢,笔者作为高校马原理课一线教师,这几年不遗余力地进行一些探索,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出来,以求教于广大同仁。
?
一、提高马原理课理论教学实效是培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接班人的需要
(一)马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基石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不少中国学子留学海外,很多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令人痛心。想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条件那么差,但许多世界一流的华人科学家,却毅然放弃在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为何反差这么大?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大学政治思想教育课实际效果还不够理想。金钱至上,利己主义思想突出,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则受到削弱。我们知道,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如果没培养好他们,中国社会主义将后继无人。所以,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得非常必要。
按20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四门课程,各有其作用。而马原理课是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门课程,为其他几门政治课提供理论指导,而其他几门政治课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应用而已。所以,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良好的品德,才能坚定爱国主义情感,才能更好理解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可见,马原理课得失,关系着其他几门政治课的成败,马原理课是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基石。
?
(二)马原理课理论教学遇到诸多矛盾,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这些年,高校两课教师进行了大量探索,使马原理课教学取得一定成绩,但比起中央要求来还明显不够,思想教育效果还需提高。下面就制约马原理课理论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
1.课时少与内容多之间的矛盾。
马原理课是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门课程合并而来,内容没少,课时却由周4减少为周3,一般大学就开48学时,时间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成了最普遍的矛盾[1]。拿乐山师院来说,每周理论课为2学时,全期32学时,这么少时间,怎么讲呢?常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头痛,哪还顾得上讲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只好走马观花,不是讲课,而是跑课,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
2.理论抽象性与大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矛盾。
马原理课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决定了它理论性强的特色。而哲学,被学生称为玄学,太抽象,太深奥难懂了,这就和青年大学生形象性思维更突出的特点发生矛盾。还有就是新方案在大一就开设马原理课,许多相关学科知识还欠缺,使得教师在举例阐述时,学生明显知识不足,不易听懂。笔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学生讲哲学,太摸不着边了,想半天都不明白;也有学生说,老师举的例子,好多是大学都还没学的知识,我们连举的例子都还不懂呢。这在前些年就不是问题,大二开设,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学起来好多了。这样,由于马原理的抽象性,学生感觉有点枯燥无味,自然不喜欢学了。
?
3.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马原理课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学生一听是政治课就有点反感,学马克思主义有啥用啊,中国今天用的好多是人家西方资本主义东西,马克思主义是空头理论,没啥意思,要上就混吧。所以,学生一开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