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论文例文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论文例文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担。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类的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类的论文例文篇1 浅析高职大学语文面临困境原因
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高职语文课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发展,运作乏力,以致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困境状态。当然,对于像大学语文这样要求比较“软性”的课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从这种现象看,一些高职院校索性取消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过大学语文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便和语文教育无缘;再从原因分析看,这不仅有教学的内部因素,而且存在社会实际的外部因素。我国对语文能力不仅缺乏硬性要求,在体制上也没有保证,缺乏切实的措施,甚至在现实利益与人文教育面前,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作为承载人文素养和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大学语文有厚积薄发的底气,但在现阶段,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仍然处于困境之中,其中的原因探索成为解决根本问题的重要基础。
1.外部原因
1.1教育部门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1.1.1教育部门关于高职语文课程相关体制不健全
经过实践和考察,我国不断提倡和深入探索素质教育,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扩大教育范围,为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营造有利的环境。尤其是相关政策和纲要的出台,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相关体制没有明确的教育体制做硬台,目前某些大学仍把它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随意且目的不明确,母语教育成为空话。
1.1.2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对语文课程的限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以能力为核心培养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高科技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这种与职业或职业岗位需求严格对应的教育办学模式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部分高校降低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学生知识和素质倾向严重。
1.1.3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模糊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大学语文的教育思想十分模糊,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开设和教育落实处在一个悬空的状态,久久不能普及。经调查,1952年起,大学语文就从众多大学的公共课表上销声匿迹,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1978年,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大学语文的公共素质教育崭露头角,渐渐在部分高校施行。然而,大学语文公共开展并没有得到广泛高校的响应,只是在形势上以选修的方式出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纲要上效果并不显著。直到2007年3月12日,为响应声势浩大的群众呼声,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致函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将大学语文课程暂定为必修课程。这种形势下的教育风尚尽管安抚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举措,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反而出现教育模式滞后、定位混乱的状况,再度成为一纸空文。
1.2部分教育专家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课程的开展不重视
部分教育专家仅仅从短期现实利益出发,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滞后观点,认为语文课程的开展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基础需要。宽泛来讲,考生从小学甚至幼稚园开始,到高中毕业这段学习的过程,已经大致掌握语文学习的要求,到了大学便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再从深层次探讨,现如今教育部和专家响应社会形势的需求,将小学和高层次阶段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不断加强语文课程在文学性、可读性程度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表达能力。显然,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如果自高中毕业后就垄断这种模式,很难将语文课程的学习深入骨髓。
1.3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过于专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然而国民的综合素质却没有达到一致的脚步。究其根本原因,无论在社会任何层次,“重技能,轻人文”的岗位要求都普遍存在。事实上,某些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针对性技能。以此为代表的就是学习方向精准单一的职业技能性学校。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本着“短、平、快、立即上手”的职业目标,往往在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上略高一筹,却在开设语文课程或进行其他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上十分落后,严重阻碍我国大学语文课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