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月诗派:九叶诗人
* 第二十章:40年代的诗歌 第一节:创作概况 第二节:艾青 第三节:七月诗派 第四节:九叶诗人 抗战时期的诗歌的特征: 首先,抗日初期,为了宣传民众,诗歌担负起鼓动的责任。也许诗歌作为“听觉艺术”比作为“视觉艺术”对识字不多、素养不足的民众更有鼓动的效果,诗人开始重视诗歌的听觉效果。很显然,朗诵人的情感是易感的,也是夸张和外加的,对现场聆听的民众会有更强的亲合力和感染力,光未然创作了《五月的鲜花》和《黄河大合唱》,尤其是后者堪称为中华民族的史诗,特别是当它被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曲之后,发挥了更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第一节:创作概况 其次是“街头诗运动的推行”。朗诵诗虽然能很好地感染观众,然而一场诗朗诵限于音响的原因,观众不能很多,多了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人声嘈杂,这就使朗诵诗宣传的范围受到限制。街头诗的长处正是只要书写在墙壁上,路过的人都能看到,就是不识字的也能向识字的人打听写的是什么,从而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所以,街头诗成为广播、报纸不发达的解放区较为方便灵活的宣传手段。而“街头诗运动”最有成绩的诗人是田间,他在当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街头诗。比如《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 简明扼要地将“不去打仗”的结局告知民众,从而激励人民起来反抗。这种方式随着在不少抗日根据地推广,起到了十分良好的作用。 第一节:创作概况 其三是出现了叙事诗写作的高潮。从简洁的抒情诗到长篇的叙事诗,这显然是抗战诗坛的一个重要的转变。这个转变与抒情诗的弱点与诗人的主观意图有关。抒情诗虽然自由灵活,但容量不够,尤其无法表现一些史诗性的内容。战争带来了民族生活的剧烈的动荡,而在剧烈动荡的时代又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只有叙事诗或者带有较重叙事风格的长篇抒情诗才能较好地加以表现。而诗人显然有写史诗的意图及改变自己的愿望,因而就拿起叙事诗作为表现战争的形式。 柯仲平写了《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艾青则写了更多的长诗《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火把》。这些长诗的出现终于使战争在诗歌中有了相称的表现。 第一节:创作概况 第二节:艾青 艾青,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而一举成名,但实际上给他带来更大成绩和名声的却是抗战。抗战使诗人有了用武之地,也使诗人善长的手法和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期,我们已经领受了诗人的才华和技巧。 首先,他很善长将思想、情感升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本来是属于纯个人的感情,但诗人却能巧妙地将思想情感进行升华,使之成为对整个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感激,思想性大大提高。 其次,他也极善长将情感的表达显示出丰富和厚重。他不仅使用了长诗行,还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而排比、反复作为积累情感的重要手段自然由于数量增加的缘故而使表达的情感变得厚重。 其三,是诗作的忧郁风格。忧郁虽然是关切生命关切社会情感的体现,正是由于诗人对人生社会抱有极大的关怀,他才会对生活对未来感到不安、痛苦,这也是一种博大的人道情怀。 第二节:艾青 抗战时期被视为艾青诗歌创作的高潮。短短的数年中他便出版了《北方》、《旷野》、《向太阳》、《火把》、《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等数量近百首。 如果从艺术上来看,我们更应注意的是早期在法国习画对诗人写诗所造成的影响。虽然一般来说,诗人都有对美的敏锐,自然界的形象、色彩、光线也都会成为其表现的内容。 第三节:七月诗派 七月是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的日子,于是胡风将其选为自己主办刊物的名字,而“七月诗派”也就让自己和祖国民族的命运自觉联系起来. “七月诗派”在这一时期所出版的诗集约有37部,其中《七月诗丛》收入18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收入19册,为现代新诗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主要有阿垅、鲁藜、孙钿、方然、冀汸、曾卓、绿原、、芒甸、牛汉等。 第四节:九叶诗人 “九叶”诗人,以《九叶集》而得名。他们是: 杭约赫、辛笛、陈敬容、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郭沫若的历史剧 第二节: 夏衍 郭沫若主张历史剧写作应该“失事求似”也就是“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真实所束缚。” 抗战时期郭沫若发表了6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其中5部则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写成,形成了他后期创作的高峰。 第一节 郭沫若的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