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同与异.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同与异

谈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同与异 万昌华 由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苏格拉底相遇孔子——第三届中国–希腊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6月5日至6日在曲阜举行。或许与本人以前发表过关于孔孟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的文章,[1]以及本人是山东省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有关,虽未提供论文,但还是作为“嘉宾”应邀与会。会议举办者发给的代表证上,就是这么写的。 文人就好凡事“挑刺”。 6月5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是在孔子研究院的大礼堂举行,与会者有人当看到会标上的“相遇”(Meet)时,即认为这词用的不好。如果细究起来,会议的名字也确实有点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krates)生于公元前469年,死于前399年。孔子是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也就是说,孔子死后的第十个年头苏格拉底才出生的,并且一个生活在希腊雅典,一个在中国曲阜,二者实际上不曾相遇。 但是,不可过于抠字面的意思。两个不曾在时间与地点上相遇的历史人物,我们后人也是可以让他们重新相遇的,并且,已有西方前辈做出了榜样。就拿苏格拉底与孔子来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早在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就讲,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的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等、中国有孔子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雅斯贝斯在书中让苏格拉底与孔子相遇了,我想在这里,相遇也就是拿他们二人来比较研究一番的意思。 5日下午在阙里宾舍举行的分专业学术讨论会上,我在发言时谈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相近之处,但也谈到了二人国家体制思想上的差异,曾指出:孔子是向后倒的未来国家蓝图,苏格拉底则是具有现代性的法治国家政治体制思想。这引起了一些中外与会学者的兴趣。当时即有人认为我的提法“有新意”,建议写成文章发表出来。但因学期末了,教事缠身,毕业生要论文答辩、在校生也要考试出题,加之个人以前疏懒的老毛病又犯了,便由夏到秋,一直拖到了现在才动笔。下面即是我当时发言要点的记述与展开。 一、孔子与苏格拉底相同的地方 我当时谈孔子与苏格拉底二人相同的地方时,讲到了:1、他们二人都是爱智主义者,虽然出身不高,但博学与有自己的思想,在社会上很早就有影响;2、二人都是道德思想家,讲究人要有自我克制能力,要有道德修养;3、二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都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4、二人都有社会担当心。另外,甚至二人思想存留于世的载体形式也是一样的。都是用了谈话的形式,都是由他们的学生或再传弟子记述的。苏格拉底有《对话录》,孔子则有《论语》。 史载孔子的出身并不高,年轻时很不被人看起。《史记·孔子世家》中讲“孔子贫且贱”;有一次鲁国贵族季孙氏家举行宴会招待士,孔子也去了,却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挡在了门外:“孔子要絰,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以上记述当无误。此点孔子本人也承认过。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曰:“吾少也贱”。 孔子奉行爱智主义,爱学习,是出了名的。不想现在的多数人这样,不读书不看报,只是做拉关系当官与发财致富的梦,信奉反智主义。 我们都知道,孔子关于学习的最有名的话之一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 他还说过关于学习的如下名言:“学而不厌”;[3]“三人行,必得我师焉”;[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5] “朝闻道,夕死可矣”。[6] 另外,《论语·八佾》中还记载他不耻下问的故事:“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以上话的白话文即:孔子进了太庙每事必问。有人见此便说了:谁说鄹邑出生的孔某人知礼?进了太庙什么事都问。孔子听了后说:我这样做本身就是知礼的表现。 司马迁讲孔子早年“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返鲁。”[7] 他不是专为找事做而作的上述旅行。孔子此行当有学习的目的在其中。史载“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8]《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昊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鲁昭公十七年是公元前525年,孔子该年虚岁27岁,他上述的出国学习之行当在此期间。 屈原《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孔子也是这样。在回到鲁国之后,孔子又曾在鲁君的帮助下与鲁国人南宫敬叔一起“适周问礼”,即去周天子所在的今河南洛阳市学习周礼和研究古代文献。回来后,其即名声鹊起。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