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wwl
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
学习目的
认识到护理职业的职业危害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能够针对各种职业危害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学习内容
什么是职业暴露?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针对各类常见职业危害如何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及预防措施
高危情况下的防护
职业暴露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
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
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
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 、锐器伤 ;
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
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
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
生物性因素: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分泌物,因针刺伤、锐器伤、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各种经血液传播或呼吸道传播疾病病人的血液、体液都可能受到感染。
目前在血液传播疾病中最具危害的是“乙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HIV)”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物理性因素:
锐器伤:
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我
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
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
被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其感
染率是6~30%;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
锐器割伤的感染率是3%~10%;被含有 HIV的针
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 0.3%。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物理性因素:
2.辐射损伤:
在ICU病房、手术室、导管室等为患者进行床头摄片、术中照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大多数护士由于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用具缺乏受到损伤,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的使用也可以引起皮肤、粘膜损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
护理人员接触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如不加防护长期接触可导致胸闷、气短 、接触性皮炎,手部色素沉着等症状。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化学性因素:
2.细胞毒性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药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被人体直接吸收,对人体正常细胞或组织具有杀伤作用。可引起细胞突变致癌及自然流产。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心理社会性因素:
护理人员不但要完成倒班的繁重护理工作,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病人、配合手术时传送
器械,清洗手术后器械。
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针刺伤
国外研究表明:
安全操作环境,规范的操作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
对锐利器械,要固定放置,易取,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试管采血等。
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或毁形器内
针刺伤后的处理
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
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如为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
针刺伤后的处理
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行登记填表。同时在刺伤后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监测HIV抗体。
接触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
使用戊二醛时,容器要加盖,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工作人员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用甲醛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课整理书包有条理(课件)-一年级上册劳动鄂教版.pptx
- QJ 2850A-2011 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和控制.doc
- 2025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含视频).pptx
- 消防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v2.pdf VIP
- 《智慧运输运营》课件——项目七 物流运输决策.pptx VIP
- Unit 7(单元解读课件)-八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pptx VIP
- (2021-2025)中医医院“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pdf VIP
- 活在课堂里 课件.pptx VIP
-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docx
- 必威体育精装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