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万博足球让球平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质量年度报告(2016)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年月一、全程关注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3
(一)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学生素质提升 3
(二)落实就业举措,稳步提高就业质量 6
(三)举办技能大赛,强化学生技能形成 7
二、抓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9
(一)改革培养方案,形成专业标准雏形 9
(二)适应职业岗位,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10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
(四)加强项目管理,促进教学内涵建设 12
(五)创新管理模式,赋予学生成长空间 12
三、加强建章立制,保障事业发展 13
(一)行业持续支持,助力服务能力提升 13
(二)强化制度建设,不断促进依法办学 14
(三)建设师资队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4
四、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行业 15
(一)规范突破并举,提升科研促教能力 15
(二)发挥师资优势,提供培训鉴定服务 18
(三)开展技术服务,拓展学校社会影响 19
五、找准努力方向,谋划未来发展 20
(一)着力治理体系深化改革,适应学校内涵发展 20
(二)着眼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服务学校科学发展 21
(三)着意办学特色深入研究,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22
附件1 “计分卡”指标及相关内涵说明 23
附件2 “资源表”指标及相关内涵说明 26
附件3 “服务贡献表”指标及相关内涵说明 28
附件4 “落实政策表”指标及相关内涵说明 30
内涵建设助推特色发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原林业部昆明林业学校,1956年更名为云南省林业学校。2004 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验收,成为云南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位于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校园占地面积944.5亩,建筑总面积267511.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550.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57.1万元,馆藏图书61.3万册;下设生态环境与工程、工业与工程、园林、经济管理、信息工程、生态旅游与文化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工作部3个公共教学部;开设33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0152人,其中高职在校生6860人;教师总数580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博士7人,硕士95人,教授13人,副教授(含副高)106人,双师素质教师258人;共获得130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应用技术推广项目5项,获8项实用技术专利;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校本教材120余种;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320余篇。
学校秉承“专职专业、树木树人”的校训,“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校风,“修枝塑形、厚德厚生”的教风,“敏学笃行、自信有为”的学风,坚持“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的大学精神,坚持“社会需求扩规模、内涵建设谋发展、强化技能促就业、立足林业创特色”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模式,与泰国兰实大学、韩国木浦大学、瑞典乌德瓦拉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昆明市园林单位、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学校办学60年为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林业科技人才,被誉为“云南林业人才的绿色摇篮”。
一、全程关注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一)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学生素质提升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构建了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二级学院党团组织、专业班级的学生管理体系;先后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强化服务职能;建立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制度,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以生师比200:1配备辅导员;修订完善各类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及服务质量。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保障全程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
学校坚持开展大一、大二学生“文化素质调查”,将调查和对比分析的结果作为全程关注的起点;结合学校特点,系统设计并扎实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军训,为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把关定向;结合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自主开发建设《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全面覆盖一、二年级学生,招生、教学、就业、学生职业发展完整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团学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形势政策报告会、企业家进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