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2011.11.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章: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2011.11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长城 金字塔 泰姬陵 群众史观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胡锦涛在诠释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时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以人为本,就是以全体人民为本”。这一论断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把发展的价值主体规定为全体人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追溯人类智慧的发展历程,“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中西哲学家们就有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子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命题,并把它作为治国安邦成就霸业的根本原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古希腊的民主派智者思想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氏主张哲学应该由面向自然、面向神而转向面向人、面向社会,并且致力于研究治国齐家的道理。他的观点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把人提升到评判一切的评判者的高度,实际上否定了神作为尺度的可能性,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会文化思潮,以人为本的理念是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精神武器,后来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17、18世纪,以人为本获得了人道主义的理论形式,而且以“人权宣言”的形式在政治上得到肯定,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内容,突出表现为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是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充分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利益要求,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理论先导,并对人类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人为本在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哲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人本主义哲学。人本主义从文学艺术的感性表达到社会政治的现实诉求,至此终于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形式。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自然以及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说明人和社会,即从抽象的人类本质出发说明人和社会,把博爱上升为人性、人道的根本内容,认为只有通过博爱才能实现人类的幸福。费尔巴哈把人本主义哲学作为批判宗教神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神学本质的 理论武器,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 总之,在资产阶级那里,以人为本经历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几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意识形式和变化着的内容,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把抽象的人或精神的人作为这种学说的核心。不论主张天赋人权,还是认为人性即理性,都是以理念的人或抽象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宣扬抽象的人,赋予人权以普遍性的形式,是资产阶级以人为本思想的共同点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贯穿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在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经常使用人道、人本的命题来表达他对社会本质的理解:“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他强调共产主义应该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只有在这种理想社会里,才能真正实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新的历史观及其人本理念必须有一个崭新的理论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现实的人,成为马克思新的历史观的出发点,现实的人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成为马克思考察人性、人权以及人类社会本质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既扬弃了从抽象整体出发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论传统,又不同于从自然存在物的个人出发的法国社会契约论,把现实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个人,作为历史过程的出发点,作为社会运动的主体,由此达到对社会本质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 马克思始终坚持,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历史的剧作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