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方法临床探究
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方法临床探究摘 要 目的:研究观察3种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部位和方法造成局部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发生率。方法:随机将门诊1921例留观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教科书法、刘铭墉方法和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按压,对3组方法按压后产生的局部皮下出血、青紫、红肿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按压方法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按压后发生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例次明显减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护血管,增加下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静脉穿刺 按压 皮下血肿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4年12月急诊留观静脉输液的成人患者1921例,其中男1001例,女920例。平均年龄43岁,均使用威海生产的7号针头穿刺,全部为1次穿刺成功病例。
分组与方法:按照护理学教科书的方法按压(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后继续按压3~5分钟)[1]为第1组(348例次),刘铭墉方法按压[2](先拔出针头,再用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或先用干棉签轻压皮肤穿刺点,迅速拔针再稍加力按压皮肤穿刺点)为第2组(592例次)。第3组为先用干棉签固定穿刺血管上端皮肤拔出针头,再用干棉签迅速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穿刺血管,用无菌伏贴保护穿刺点(981例次)。
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三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输液次数、用药种类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
对青紫、肿胀程度的评估:按照数字量化评估的方法,即根据青紫和肿胀的程度分为6级。0级为无青紫、肿胀,1级为只有青紫且直径不超过2cm,2级为只有青紫且直径超过2cm,3级为既有青紫又有肿胀但肿胀直径不超过1cm,4级为既有青紫又有肿胀且肿胀范围直径不超过3cm,5级为既有青紫又有肿胀且肿胀范围直径超过3cm。
分析方法:算出患者发生青紫肿胀的平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分析三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情况。
结 果
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第3种方法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按压后发生皮下瘀血、红肿的例次明显减少(P0.01)。用数学评定量表法对患者皮下瘀血、红肿评分,对我们的按压方法评分为“0”无皮下青紫、红肿的占90.6%,评分为“1”的占9.4%。
讨 论
按压拔针是传统的拔针按压方法,结果显示与另外两种按压方法相比,患者的皮下青紫和瘀血肿胀发生最多。有学者认为此方法按压易造成压力和快速拔出针尖的锐角会对血管产生切力,导致血管机械性损伤出血[3],故我们不主张用此方法按压。
用刘铭墉的先拔针后按压皮肤穿刺点或先轻压皮肤穿刺点再拔针法可以避免血管损伤,减少穿刺部位皮下红肿和瘀血[2],但仍是有78.72%发生2级以上的瘀血和肿胀,可见血管损伤不是皮下瘀血的惟一原因,另外还有血管穿刺点的出血。因为护理教科书静脉穿刺方法是右手持针与皮肤呈20°,自静脉上或静脉侧刺入,再沿静脉方向浅行穿刺,见回血证明针已经进入静脉[1]。因此血管与皮肤的进针大多都不在同一位置,这种方法按压范围较小,常会因为未压到血管穿刺点而造成出血。用第3种方法即固先定穿刺部位皮肤拔针后沿血管长轴按压穿刺血管,最后用无菌伏贴保护穿刺点,仅有9.37%发生皮下瘀血、红肿,无1例发生皮下肿胀。这与刘铭墉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按压了穿刺血管的进针点,按压范围大,于是血管穿刺点也被按压,因此出血的可能性小。
总之,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按压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按压后发生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例次明显减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同一条血管的使用率,保护血管,增加下一次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4-235.
2 刘铭墉,马跃荣,谢永康,等.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比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39.
3 韩翔,杨华华,王建英.经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38-39.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