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名博弈下课堂管理探究
点名博弈下课堂管理探究摘 要:本文将根据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09级两门课老师点名和学生出勤率情况的差异现象建立有限次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并探讨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模型的分析比较找到能够改善高校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方法,促进课堂管理效率的提高和高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有限次重复博弈 静态博弈 课堂管理
高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现在的大学生似乎有着这样的观点,如果你不逃课说明你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因为有些课确实是没用的。而许多大学生们就打着这样的幌子堂而皇之的逃课。老师们当然也有应对的措施——成绩,而出勤状况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衡量出勤状况的最好方法则是点名。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他人帮忙的情况,点名的多种变形方式也随之出现,老师和学生间的博弈日益激烈。这学期选修了两门同是关于国际贸易的课程,却发现上课的出勤情况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状况。虽然老师不同,但是却都是受人欢迎的老师,授课内容也与国际贸易有关,选课的人数也非常接近。一位老师偶尔抽点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几乎每节课都签到。结果是一门课上课的学生很少,而另一门则坐满了整个教室。这样的情形在大学里却是很普遍,利用点名机制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1.文献综述
在国内,用博弈的方法研究高校学生出勤率问题刚刚兴起。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探究,利用博弈模型解释存在的原因并且找出解决方法。
张忠德(2007)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校方、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探讨大学生逃课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赵晓东(2008)运用博弈论知识,建立老师和爱旷课的学生之间的课堂点名博弈模型,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了学生旷课的本质原因。最后仅从老师的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通过采取策略性行动来改善老师在此博弈中的收益,从而减少旷课现象的发生。沈智祥和陈晨(2008)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分析表明逃课现象是经济行为人在课程市场信号传递强度及逃课成本的约束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行为。预期收益与度量费用的比较,预期净收益越大,被选择作为市场信号的可能性越大,其市场信号传递强度越大。逃课成本取决于课程的性质特点。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博弈,特别是在考核方式和制度约束的软硬程度,成为控制逃课现象的重要因素。汪晓文和张科(2006)举用博弈论的知识,建立一个关于学生逃课与教师点名行为的博弈均衡模型来解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这种学生逃课、老师点名的博弈现象。同时试图把模型分析的范围扩大化。
虽然学者们都利用博弈模型进行分析,但大多都只考虑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没有通过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有限次重复博弈进行入手对实际的问题解析。本文将根据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
2.理论基础
2.1有限次重复博弈
令G是阶段博弈,G(T)是G重复T次的重复博弈(T2/3,则参与人1逃课的期望效用大于上课。由于对称性,参与人2也会是这样的均衡。因此若p2/3,最后的均衡为(逃课,逃课)。由于学生是同质的,所有人在此概率下都会选择逃课。由于前几节课都没有签到,并且期末考试的说明中并没有出勤成绩这一项可知学生判定老师不点名的概率很大,根据最后的上课人数的减少,可以推算出概率大于2/3。这样的信号告诉了学生们老师不偏好点名,因此即使某一节课老师点名,也不能修正同学们的信念,上课人数还是得不到增加。
根据以上假设,博弈最终的均衡应该是都不去上课,但是与事实不符合。那是因为假设与现实不符,现实中的学生不是同质的,有些学生偏好上课,即使老师不点名。因此最后还是有好学生上课。
4.现象对比总结
根据对两个现象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到,即使两个老师是相似的,两门课程也是相似的,老师对于点名的态度不同,点名与成绩关联性的不同会最终影响上课的学生人数。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良好的点名制度能有效的控制上课的学生人数,老师表明自己的偏好类型比不表明要好。老师应该尽可能在刚开始上课时表明自己的点名偏好,促使学生出勤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有些老师不想每节课都麻烦的点名,想通过抽查了解上课情况,这样不表明自己的点名行动会让学生在猜测中而找到逃课的借口,展开了博弈。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是激烈的,但同时也是不存在的。
许多人认为上课没有用,还没有自己看书有效率,但是老师常常会以出勤作为成绩的一部分,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博弈。其实这都是为自己逃课找借口。每个老师都有值得让我们学习的东西,上课学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许多老师在潜移默化中交给我们的东西。因此上课并不是学生不得不做的事,而是有意义去做的事。当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每一门课程,那么博弈自然就消失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