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docx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 院 名 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 导 老 师: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目录
实验1-1 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电路原理 3
四、实验设备: 4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4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5
实验1-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三、实验设备: 6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 6
五、注意事项: 10
六、实验报告内容: 10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10
实验1-3 三相桥式变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的研究 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内容: 12
三、实验设备: 12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2
五、注意事项: 16
六、实验报告内容: 16
七、实验结果: 16
实验1-4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18
一、实验目的: 18
二、实验内容: 18
三、实验设备: 18
四、实验步骤: 18
五、实验报告内容: 19
六、实验结果: 20
实验心得 21
实验1-1 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集成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双脉冲形成过程
2.掌握集成触发电路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集成触发电路的调试
2.各点波形的观察与分析
三、实验电路原理
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采用三片集成芯片KJ004(或KC04)及外电路组成,以锯齿波移相的方式确定六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根据输入控制电压Uct的变化,改变晶闸管的整流控制角α或逆变控制角β。
由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产生的六路单窄脉冲分别输入到六路双脉冲形成芯片KJ041(或KC41)的1-6号脚,由芯片内的输入二极管完成“或”功能,形成补脉冲。补脉冲按+A←-C,-C←+B,+B←-A,-A←+C,+C←-B,-B←+A顺序列组合。经电流放大后分别对应于15–10引脚输出间隔为60°的双窄脉冲,经功放后加至1-6号晶闸管(使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的器件导通次序为VT1-VT2-VT3-VT4-VT5-VT6,彼此间隔60°,相邻器件成双接通)。芯片KJ041(或KC41)的7号引脚为电子开关端口,当其为“0”电平时,允许各路输出触发脉冲,为“1”电平时,封锁各路输出触发脉冲。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四、实验设备:
1.YB4320A型双线方波路 一台
2.万用表 一块
3.实验挂箱:LY101,LY105-1,LY124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
1.将挂箱LY101的给定信号输出接入LY105-1的Uct孔,并将LY105的Ubif、Ubir孔接地。
2.LY105-1的触发脉冲输出25芯插件与LY123 I组桥的触发脉冲输入25芯插件相连。
3.将LY124的±15V电源、地与LY105-1及LY101的±15V、地相连。
4.先合LY121中的三相交流总开关,再合直流控制电源开关(不允许合主电路电源开关),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检查±15V电源是否在151V范围内。
5.从LY105-1面板上观察各点电压波形。
① LY105-1中的A、B、C孔为三相同步电压波形。先将LY121中的N孔与LY105-1中的地临时相连,用双线示波器观察A2与A,B2与B,C2与C的相位是否一致,检查A、B、C相序是否正确。
② 观察14孔,36孔,52孔波形。其波形是由KJ004第4脚输出的锯齿波与负偏置电压UP、控制信号Uct经综合后输入到KJ004第9脚形成的波形,调整该波形如下:
a) 调锯齿波斜率:先使Uct=0V,UP调至负的最大值(将偏置电位器顺时针旋转至最大),分别调节各斜率电位器,使三孔波形的斜率保持一致,调好后,斜率电位器不要再动。
b) 调α=90°脉冲位置:合直流调速主电源开关,用双线示波器的参考地端接N孔,一个探头测A2孔,一个探头测LY105-1中的1孔。Uct=0V,调节UP,使1孔的第一脉冲对应于A2相的ωt=120°,即B2相电压过零点(由低向高的过零点,此时α=90°)时刻发出,并检查B2孔与3孔的第1脉冲、C2孔与5孔的第一个脉冲是否均与相应的时刻相对应。调整好UP的偏置电位器后不要再动。
c) 观察移动范围:在Uct=0V时,脉冲应在α=90°位置。
缓慢给定+Uct,脉冲往前移动,记录当1孔第一个脉冲即将消失时所对应的α角度;
缓慢给定-Uct,脉冲往后移动,记录当1孔第一个脉冲即将消失时所对应的α角度。
脉冲前后移动的范围即为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