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第六次作文一波三折反常法最终
* 说一说,你曾经迟到的经历。 原因 担心、想对策 被批评 没被批评 原因 担心、想对策 原来是周末 老师迟到的经历 让情节跌宕起伏 ——2015春季五年级第五次课 《幸福的坡度》 误会小男孩 解除误会 帮助父子推车 设立助学岗 不理解 不懂事 感动 铺陈误会法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他到银行来干什么? 存钱 取钱 你觉得他为什么只借一美元? 取多少 干什么 考验员工态度 …… 破产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请办理手续吧。年息 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用五十万美元担保, 却只借一美元, 为什么呢?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责。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真相大白! 1、保险箱租金贵 2、银行利息便宜且安全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既然事情的真相出来了,是不是 故事已经结束了呢? 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议论点题 通过行长的领悟,告诉我们:经商之道——善谋者胜,并非投机取巧。结合现实,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一位富豪,只借一美元 用50万做担保,却只借一美元 富豪告诉行长实情 设下悬念 解决悬念 再现新悬念 行长的领悟:经商之道 议论点题 设置悬念法 反常的行为引发疑惑 给出出乎意料的原因 设悬念 解悬念 设置一个或多个悬而未解的矛盾,给读者造成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到最后点明原委,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法 反常法设置悬念 倒叙法 利用事件的结果和高潮设置悬念。 插叙法 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置悬念。 把不同线索的事交织起来。 反常法 不少同学在作文中有这样的问题:过分虚张声势,故弄玄虚。 《虚惊一场》 …… 终于干完活了,爸爸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刚迷糊了不到3分钟,电话响了,爸爸不耐烦地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话音,是我家的邻居:金海吗?赶快回家看看吧,你们家着火了!老爸闻听此言,蹭的一下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刚才的疲劳早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瞪大了眼睛问到:什么?着火?火……火……你们家!啊!爸爸张大了嘴,仿佛看到家中的一片惨象。他扔下电话,飞似的朝家奔去。 快到家时,只见一大帮人围在楼下,向着楼上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此时又听见救火车的叫声由远而近,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三步并做两步就往六楼上奔。一股股呛人的浓烟直冲过来。不好了,我家……来到了家门口,打开大门冲了进去,急忙寻找火源,厨房、卧室,转了一圈,别说大火,连个小火星都没看见,真是奇怪了,来到阳台,推开窗户往外一看,好么,原来是旁边的邻居家,浓烟一阵阵地向外涌。我的妈!老爸这才喘了口气,一下子坐在了床上,顿时觉得浑身一点劲都没有了。 那个打电话的邻居也来了,看到这个情景,连忙道歉,老爸连忙道谢。那人说,刚才听说着火了,一问,别人说是我们家楼上,6层,我一想,就是你们家呀!可没曾想,人家说的是那个单元…… 2、情节构思老套,破绽百出,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应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写得过于繁复曲折,但与突出中心关系不大 本文写了名副其实的一场虚惊。看起来在开头设置了悬念,到底是不是真失火了?读者确实关心,但是随着后面情节的展开,显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