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深耕一线”才有独家声音.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耕一线”才有独家声音   [关键词]独家报道;“深耕一线”;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网络、手机、微信等各种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先进的设备是一种手段,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深入一线,投身于新闻实践,踏踏实实俯下身子,在采访现场、在新闻实践中学习并把握新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拿到独家的细节,发出独家的声音。新闻界老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记者的工作不只是8小时,有价值的新闻很多是在8小时以外碰到的。一位老报人曾说:“要当一个好记者,发奋还不够,要‘发疯’――要往生活基层‘疯跑’,往百姓心眼里‘疯钻’,为作品受大众欢迎‘疯写’。”   2010年,哈尔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路桥建设与改造工程。当年151项路改工程,如:松浦大桥、三环西桥、地铁一期工程等,城建重点工程规模数量是哈尔滨历史上最大、任务量最重的一年。如何在枯燥的工程进展中,紧扣施工节点,在海量的新闻素材中,寻找独家视角,对城建记者而言是一个考验。深入施工现场,走近建设者生活,与城建战线一起并肩战斗,只有深耕一线,才有最鲜活的原生态素材。   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征地拆迁,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新战略,2010年3月,记者在第一时间深入路改与棚改一线,除了总指挥部外,走访每一个分指挥部,向基层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拿到一手材料《拆迁户的大局观》,将政府出台的人性化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和鲜活的信息,双休日,记者不停地辗转于各个路改分指挥部,现场感受指挥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深入百姓家中,亲身感受百姓对路改工程的支持与理解。第一篇来自一线的拆迁现场采访札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记者要带着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深入民间,走向现场,体会火热生活。这样,心灵里才能流淌出客观真实、感人至深的作品,从而反映时代,体现精神,记录历史。   在路改工程全面开工的阶段,记者几乎每天都在路改工程总指挥部,随时捕捉新闻。路改总指挥部经常晚上8时开会,通报当天征拆与工程进展及遇到的问题,我就等到晚上开完会随时采访,这样能及时地找到相关负责人了解工程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开工前,交通组织方案倍受社会关注,很多媒体也一直盯着这块“肥肉”。由于经常在指挥部,增进了与工作人员的熟悉与了解,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必威体育精装版定稿的交通组织方案。配图、解读,以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指示图,在全省媒体中独家刊发了《路改工程即将铺开,相关街路这样通行》,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路改工程的交通组织方案;《雨污分流,试水在路改进行时》一稿,也是在建委晚间开会定完方案后,随机采访到的独家新闻。   2010年6月20日晚,哈尔滨文昌高架桥架设主梁。当其他媒体都拿着简单的工程介绍发稿时,笔者在现场采访到了关于文昌高架桥钢梁架设的很多百姓关心的细节:70多辆拖板车千里循环运输钢梁、架设一片钢梁耗时90分钟、国内市政新技术首次应用等。为报道冬季抗严寒的施工措施,在冬天最冷的季度,笔者沿着当时正在施工的松浦大桥施工栈道登上南引桥连续梁,蹲下来用手摸一摸脚下刚刚于前一天完成浇注、盖着棉被,上面还带着温度的混凝土连续箱梁;为了解必威体育精装版工程进展,在34摄氏度的高温天,到多个施工工地采访重点工程项目一线工人战高温。   “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2010年冬季,哈尔滨遭遇了多年少见的低温天气,但是全市重点工程建设依然执着推进:从“三沟一河”污水管线截流工程到地铁1号线建设,从宣化街高架桥工程到阳明滩大桥工程,从北国水城到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严冬里,火热的大项目建设工地、建设者顶风冒雪忙碌的身影,深深地留在了冰城百姓的记忆中。他们,创造了冰城建设无冬天的奇迹,更为新战略实施抢出了时间与空间。记者辗转多个冬季施工现场,采写了《哈市2010年冬季大项目施工纪实:冰城建设无冬天》通讯。宣化街交通疏解工程施工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低温条件下迁移管线;阳明滩大桥每一个节段的钢梁需要3500个螺栓,要70多名工人?番作业,每个工人需要戴两副手套,一副是棉手套、另一副是单的线手套;阳明滩大桥冬季施工采用温度传感器。这种温度传感器只有普通温度计大小,施工过程中随混凝土灌浇入桥梁结构的关键部位;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搭设8个超过600平方米的保温棚,罩在当时正处于浇筑阶段的桥墩上。两岸配备了5台供暖锅炉,暖气顺着横穿江面的供热管线24小时源源不断地输入保温棚内,保证棚内温度维持在10摄氏度左右……这些细节,都需要记者实地采访施工一线,与工人、指挥部工作人员交流拿到的一手信息。通过大量现场细节与建设者的声音,反映哈尔滨加快发展的强劲步伐。   记者是很多人的眼睛,也是很多人的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