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蔬菜》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血缘关系”记忆
在《长江蔬菜》创刊30周年之际,受长江蔬菜杂志社现任社长之邀,嘱我写一篇与《长江蔬菜》的回忆文章,我备感荣幸,欣然应允。
我查阅《武?h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志(1950-2010)》发现,1975年10月由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武汉农业科技》创刊,1979年6月更名为《武汉蔬菜科技》,主办单位变更为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市蔬菜所),1979年12月改为武汉市蔬菜所和武汉蔬菜学会联合主办。半年刊,为内部刊物,未正式发行。德高望重的孔庆东先生任主编,1986年下半年孔先生在主持编辑完最后一期《武汉蔬菜科技》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长江蔬菜》上,《武汉蔬菜科技》也就停刊了。
孔先生一直担任《长江蔬菜》副主编,直到2013年逝世,兢兢业业,功勋卓著。2005年,我在武汉市蔬菜所所长任上,遭遇到巨大困难与挑战,孔先生曾用《长江蔬菜》的事例来激励我。孔先生说,武汉市蔬菜界曾经有3家单位在全国较有影响,分别是武汉市蔬菜种子公司、长江蔬菜杂志社和咱们蔬菜所。如今,武汉市蔬菜种子公司垮台了,咱们所仍在艰难跋涉中,唯有《长江蔬菜》一枝独秀。孔先生的谆谆教导既激发了我带好蔬菜所的勇气和担当,同时,更加深了我对《长江蔬菜》的敬佩之情。
《长江蔬菜》副主编毛世荣先生在以武汉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以下简称:武汉市菜办)副主任身份参与武汉市菜办组建之前,一直在武汉市蔬菜所工作。杂志社第三任社长于衍正同志到《长江蔬菜》之前也曾在武汉市蔬菜所担任分管科研副所长多年。
还有一个不广为人知的情况,1988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市蔬菜所工作,接触到的第一位恩师――肖斯铨先生,就曾因与《长江蔬菜》擦肩而过而抱憾终身。当年,武汉市蔬菜办就杂志社首任社长人选,考虑过肖先生并征求过意见,后肖先生因“刚到武汉,情况不熟”而与之失之交臂(肖先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才从襄阳农校调入武汉市工作)。
武汉市蔬菜所在1964年曾主办过为期两年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包括项时运、程素贞、刘慕川、谢春榆、吴青等武汉市一批农业战线干部都在这个培训班培训过。他们都曾经以不同形式关心和支持过《长江蔬菜》的发展。凡此种种,都表明《长江蔬菜》与武汉市蔬菜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可谓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在庆祝《长江蔬菜》创刊30周年的今天,回忆这段历史,追溯《长江蔬菜》的历史渊源,挖掘其文化根源,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凝炼《长江蔬菜》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江蔬菜》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刚参加工作时,我经常查阅、学习的期刊就是《长江蔬菜》,每期必看,有时还做笔记,抄录一些好的文章。1993年,我在参加由肖斯铨先生主持的《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尚未有人将当时还比较流行的营养土钵育苗与已经广泛开展的基质育苗进行对比试验的情况。于是,我自主设计并一手完成了论文《基质与营养土钵夏季育苗效果比较试验》,投到《长江蔬菜》,很快,几乎是收稿的第一时间,顺利地在《长江蔬菜》1993年第2期刊发。
刚刚毕业5年,我自主设计、完成的处女作论文顺利地在《长江蔬菜》发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激发了我极大的科研工作热情,为我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为鼓励、激励、勉励我继续潜心科研、勤奋耕耘,形成并保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良好科研工作习惯,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促使我一步步地成长、一步步地进步、一步步地接近人生理想的彼岸。
近日在家查找资料发现了长江蔬菜杂志社于2008年5月给我颁发的编委聘书,及2014年4月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给我颁发的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证书。这两件大红的“红宝书”,很醒目,证明我与《长江蔬菜》的“亲缘关系”,警醒我履行职责,承担使命。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深刻变化着的伟大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并将持续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纸质媒体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长江蔬菜》也没能幸免,同样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与机遇。所幸,在吴三红社长的带领下,一群朝气蓬勃的长江蔬菜人,正在积极迎接挑战,主动变革、主动创新。无论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长江蔬菜》传统业务的创新改造,还是在进一步拓展业务、扩大平台、提升《长江蔬菜》品牌价值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2015年开始,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研究决定:省市共建,强力打造武汉种业博览会。杂志社积极主动介入,主动承担武汉种业博览会网站的制作、更新及日常维护和运行等相关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武汉种业博览会的“地展、馆展、网展”三展结合的创新举措,负责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