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
13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直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案例
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秋民主的潮流”中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主进程的丰碑。19世纪末,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岌岌可危,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着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选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在此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将倾的清政府,为导出革命活动作铺垫。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本课,但高中阶段他们对于革命类型的课程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弱,历史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注意史论结合,以史实导出结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课程内容的乏味,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引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等条件),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感受革命先烈“反专制、求民主”“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等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13课 辛亥革命
山雨欲来(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团体、军事)
武昌圆梦 保路风潮
10月10日 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铸就民国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 南京 五色旗
民主的丰碑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毛邓等五位领导人在正式隆重的场合穿中山装的图片,请同学说说领导人们穿的服装以及由来。
生:中山装 源于孙中山
师: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样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简练、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名望,这种便装很快流行,发展成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毛泽东也经常在公开场合穿着,此后,中国历代领导人也身着中山装出现在世界舞台,那么孙中山为什么备受推崇以致他穿的服装都被命名?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者在历史上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被江泽民评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孙中山的影响力是如此之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辛亥革命那段峥嵘的岁月,重温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板书 第13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市的一农民家庭,13岁时,随母亲去了美国夏威夷州的檀香山,接受西方的近代教育,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她到澳门行医,致力于治病救人,但后来孙中山的思想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他改医人为医国,寻求救国之路,从事挽救民族危亡得的政治活动。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年轻人做出了这种决定?中国当时得了什么病,这位医生竟想医国呢?想想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板书 山雨欲来)
生:回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9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危机清政府统治。
师:很好,(总结学生的回答,板书政治)在民族危机面前,清政府出政策挽救了吗?有,那就是迫于形势的压力,打出了“宪政”和“预备立宪”,提出行政改革、设立议会、地方自治。这些政策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改变,只是清政府的幌子,以“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