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奥马哈的另一块老姜.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马哈的另一块老姜   “我没什么要补充的。”――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传》的初版写于2000年,当时本书的主人公已经76岁。17年后,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工作,年复一年和搭档巴菲特出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   当地时间2017年5月6日,93岁的芒格爷爷继续出现在了奥马哈体育馆。面对诸多信徒,他云淡风轻,“我想回到九十岁”和“或许几个月后我就不在了”都是深刻智慧下的独特幽默。也许可以这样用一种略带恶趣味的笔法来描述现场:当与身边的老搭档一起坐在主席台上时,芒格不知会不会回想起自己年少时在巴菲特家的杂货店当暑期工的那些下午。   每一年,伯克希尔和威斯克金融的投资人仔细聆听二人有关人生的箴言,但他们挤在门口,实际上(当然)是为了听芒格和巴菲特谈论投资。投资人最常问的是,你们如何学习成为出色的投资家?芒格表示,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必须考虑自身的边际效用以及心理因素后才来玩这场游戏。有些亏损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你会因为亏损而愁云惨雾,那么终生采用非常保守的投资方式,即用储蓄方式累积财富才是明智之举;你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及才能采取策略,我不认为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项放诸四海皆准的投资策略。   接着芒格表示,你必须收集信息,“我想我和巴菲特从一些好的商业杂志中得到的比从其他地方多。阅读每一期各类的企业报道,便能轻松快速地获得各种企业经验。而且如果你能养成一种思考习惯,将所读到的内容与这些想法的基本架构结合在一起,你可以逐渐累积一些投资智慧。在这浩瀚领域中,若没做过扎实的阅读工夫,我不认为你可以成为真正优秀的投资人,而我也不认为有哪一本书可以为你做到这些。”   奥马哈没有从中国大陆过去的直飞航班,就好像早年间不通公路的墨脱,这使得很多信徒可以捧着心中盛开的“价值投资”白莲花,赶往一年一度的“仪式”,凌晨三四点去排队拍照,然后……发朋友圈。   “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贫穷的多”   时至今日,各类自媒体迫切需要自己的读者在碎片时间里获取某种“思考带来的优越感”,扫一眼智慧箴言然后点击“分享”,即可假装刷新自己的三观。近几年来,这位嘲讽火力全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老而弥坚,大有成为“高等华人”朋友圈第一毒鸡汤手之势。   作为著名的投资家,芒格曾经列过一个书单,书单中传统意义上的“投资”相关内容甚少。这位重磅毒鸡汤手自媒体曾赠送给《影响力》作者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表示感谢,这真是一份天价稿酬:其市值如今已超过20万美元。如果芒格作为投资圈最火IP的影响力由此受益,这份稿酬还真是相得益彰。   关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投资,市面上流传的各种各样文章书籍不胜枚举,然而那些都是冰冷的数据和纸面收益。今日的巴菲特-芒格投资帝国很大程度建立在通过使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对优质企业股权进行杠杆投资的基础上。而芒格,堪?Q这一模式的开创者。从1965年收购蓝筹印花公司开始,到1972年通过蓝筹印花公司收购喜诗糖果,巴菲特和芒格确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   在《查理?芒格传》第10章关于蓝筹印花投资的始末,第14章关于储蓄贷款业(类似中国的信用社和小贷公司集合体),第15、17章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成立的前因后果以及所罗门兄弟危机的那些段落,也许你可以窥到芒格反复强调的那些要点:投资所需的多学科交叉知识思维模型是什么,而不仅仅是财务指标。   芒格的人生信条之一是“不求迅速的胜利,但求长久的成功”。这本书第11章标题是“促巴菲特对阵格雷厄姆”,讲述的喜诗糖果案例如今仍被拿来津津乐道。201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芒格仍然以回顾自己这次最成功的投资为傲。   “不要和猪摔跤”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复杂系统,绝非三两个因素即可概括。芒格的经历可谓最好的注脚:出生于当地上层的法律世家,祖父是联邦法官,父亲做过助理检察官,经过二战期间的“弯路”之后,他最终进入了哈佛法学院,以优秀成绩毕业,而他选的第一个专业却既非法律也非金融,而是数学。   30岁出头,芒格第一次婚姻失败,自己净身出户,然后长子因为白血病离世,这给他后来的人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与巴菲特那种不善于处理自己感情和家庭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不同,芒格的第二次婚姻给他带来了八个子女,这或许也是刺激他拼命赚钱的动力。   1950年开始,他利用律师行业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参与自己的第一项投资业务:变压器工程公司。到1961年卖掉这家公司时,芒格的而立之年过了一半(正是本文作者的年纪呢)。   是什么让芒格成了百万富翁?答案可能有些意外:其实是房地产。通过和《洛杉矶时报》创始人的曾孙奥蒂斯?布思合作开发加州理工学院对面的公寓项目,芒格进入地产行业,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地产开发上赚了140万美元。   然而地产开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