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錞于初论-湖南博物馆.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式錞于初论-湖南博物馆

楚式錞于初论 湖南省博物馆——高至喜   内容提要: 錞于是我国春秋战国至汉代较常见的乐器之一。曾有许多学者指出这些錞于属于齐、鲁、莒、许、蔡、吴、越、巴蜀等民族所有,唯独无人论及楚人也铸制和使用錞于。楚是錞于西传的必经之地。本文指出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出土及上海、重庆博物馆所藏的12件錞于为楚式錞于。将其分为2型5式。并把楚式錞于上的纹饰与大量楚器上的纹饰作了比较研究,论证这些錞于为楚式錞于;论证其年代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还论述了楚式錞于的特点及与周边地区錞于的比较和影响。 关键词: 楚式錞于 年代 特征 与周边地区錞于的比较 铜錞于是我国古代乐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在先秦文献中也有关于錞于的记载。如《国语?晋语五》有:“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周礼?地官?鼓人》有“以金錞和鼓”之说。关于錞于的起源、族属、传播等问题,已有众多专家学者论述过。就目前所见资料最早的錞于出土于山东沂水刘家店子的春秋中期墓中[1]。在安徽宿县卢古城子[2]、寿县蔡侯墓[3]及江苏丹徒王家山[4]、北山顶[5]和广东连平彭山[6]等地,都有春秋晚期的錞于出土。战国、汉代的錞于,则遍布湖北[7]、湖南[8]、贵州[9]、重庆[10]、河南[11]、陕西[12]等地。主要集中在湘西鄂西及重庆一带。   关于錞于的起源和族属,徐中舒、唐嘉弘先生认为:“山东半岛的一些地区似为錞于的重要原生地,其主人可能即为东夷。从北中国的黄河流域逐渐推衍,錞于传播到了南中国的长江流域”。[13]熊传薪先生则认为:“錞于的出现似与越族有关,也可能越人是铸造古代錞于首创者”。[14]从战国晚期至东汉最常见的虎钮錞于,李纯一先生认为可以“视为巴系或巴式錞于”。[15]王子初先生则认为:“鄂西一带出土的70余件扁钟和錞于,是巴人最为典型的音乐文物”。[16]而童恩正先生则说:“錞于应该是当地苗蛮系统民族所创造”,并“推测使用錞于的民族可能属于其中的蜒”。[17]陕西咸阳塔儿坡出土的錞于,李学勤先生已指出其为秦国器物[18]。唯独楚人是否铸制和使用錞于,却无人论及。从錞于传播的路线看,楚是必经之地。从目前出土的錞于情况看,应是由北而南,再向西传播,即是由山东的齐鲁莒地区,传至安徽的许、蔡和江浙的吴越,再经楚地传至湘西鄂西和重庆一带。錞于的西传,楚既然是必经之地,那么就应有楚人铸造和使用的錞于。笔者认为下列錞于当为楚人所铸制。   湖北通山太平庄出土的龙纹錞于[19]、上海博物馆所藏龙纹錞于和云纹錞于[20]、湖南泸溪大陂流村出土的雷纹錞于1件和云纹錞于2件[21]、来自靖州的云纹錞于[22]、江西修水曾家山出土的云纹錞于[23]、湖北建始反洼坡出土的錞于[24]、重庆市博物馆所藏勾连云纹錞于[25]、来自湖南常德的虎钮尖角云纹錞于[26]、陕西安康五里月河出土的虎钮錞于[27]共12件应为楚式錞于。另外,还有湖南溆浦大江口[28]、湖北秭归天灯堡[29]等3座楚墓中出土的3件虎钮錞于,有可能为楚人所铸造。现就楚式錞于的型式、年代、特征和与周边地区錞于的比较等问题,论述于后。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 型 式   目前初步认定的12件楚式錞于,可以分为2型。   A型? 10件。为环钮錞于,器多作椭方或椭圆形,形如碓头,上大下小,内空,上有浅盘,盘中有半环形钮,可供悬挂。由其纹饰的不同,可分为3式。   式? 2件。为龙纹錞于。又可分为2亚式。   a式? 1件。1986年湖北通山芳林镇太平庄出土。铸制甚精。器作圆角方筒状,肩胸外凸,略显束腰,上有椭方形盘,外折,盘中有方形环钮,肩部饰4个涡纹,腰部前后各饰一涡纹,涡纹的周边和浪花之上还饰尖角云纹,底部饰一周蟠曲龙纹。通高45.2、肩径32.6~34、底长径23.3厘米[30](图一)。   b式? 1件。上海博物馆藏(10182号)。器形同a式。方形环钮的两端有兽首,盘底和底部外壁均饰蟠龙纹。一面腰间有长篇铭文,但锈蚀严重,能辨认者仅:“吉日庚午”、“用享以孝,子子孙孙永宝鼓之”等语。通高38.2、盘径20.6~23.2、肩径27.3~30.3、底径19~21.6厘米[31](图二)。   式? 7件。为云雷纹錞于。由于纹饰的差异,又可分3亚式。   a式? 1件。为雷纹錞于。1956年湖南泸溪县大陂流村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26216号)。形制同式。扁环钮两端形似兽首,束腰较明显,腰部前后均饰团纹,内为S形纹和卷云纹,外圈为綯纹,靠近底部饰一周雷纹带,共5层,宽5.5厘米。底稍内卷(未内折)[32]。通高43.2、肩径26.1~30.7、底径19.4~22.8厘米。   b式? 5件。均为云纹錞于。   其一,1964年江西修水曾家山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