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历史与社会
【原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 (第八辑),福州:福建教育
出版社2010 年4 月第一版,第11-30 页】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
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1
黄宗智
摘要:中国农业的未来不在于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而是在于资本-劳动双密
集化的小规模畜-禽-鱼饲养和菜-果种植家庭农场。中国的食品消费正从原来的
8:1:1 型,即八成粮食、一成肉食、一成蔬菜向4:3:3 型转化。它促进了农业
结构的相应转型。小规模家庭农场其实比大农场更适合中国的新时代农业,包括绿
色农业,因为它需要的是频繁的、多种小量的手工劳动,不允许简单的规模经济效
益,更多依赖的是范围经济效益。同时,它也更适合于中国高人口压力的实际。
但小农场仍然需要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虽然并不附带耕作上的
横向一体化。合作组织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为了把小农场与规模加工和销售整合
起来而自发性地兴起的。但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扶持资本主义型的龙头企
业,把它们认作纵向一体化的第一选择。今天,中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其
将来的纵向一体化将以什么样的组织模式为主尚是个未知数。
关键词:食品消费、资本-劳动双密集化、园艺业、范围经济效益、纵向一体
化、不同最佳规模、龙头企业、合作组织
中国农业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未来是不是必定属于美国式的大规模农场,
必定要靠机械化来节省劳动力而做到规模经济效益?是不是唯有那样才能够提高务
农人民的收入?如果不是,那么出路又何在?
本文从近三十年的食品消费转型出发,论证肉-禽-鱼和菜-果市场需求的扩
展,以及相应的新型农业的兴起,虽然仍然是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但是是资本和劳
动双密集化的农业。本文认为,如此的新时代小规模农场具有一定的经济上的优越
性。毋庸说,也远比大农场适合中国实际。
但是,如此的农业虽然并不需要依赖耕作上的 “横向一体化”(即大农场)
及其规模经济效益,它仍然需要“纵向一体化”来整合生产、加工和销售。到目前
为止,政府主要凭借扶持 “龙头企业”公司来推进如此的一体化。这些龙头企业所
依赖的种植单位虽然主要仍然是小家庭农场,但它们无疑是资本主义型的企业。近
年来它们得获政府毫无保留的大力支持。虽然如此,在同一期间我们仍然看到相当
程度的 “另类”合作组织的自发性发展。这是比较意外的现象。此外,政府组织的
专业市场也起了比较大的“带动”纵向一体化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式龙头企业和比
1 感谢崔之元、周其仁的点评,白凯的详细阅读,以及李放春、高瑾、王海侠同学和王秀
华同学所提的意见。
1
较“社会化”的合作组织与公共专业市场两种大趋势之前,中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十
字路口。未来的去向将取决于一些尚未确定的抉择。 在我看来,像 “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那样的口号到底具不具有实质内涵尚是个未知数。
迄今为止,集中研究新时代的小农业以及其纵向一体化中的不同道路的学术著
作还比较少见。本文将于行文中提到以往的有关研究。
消费需求与农业结构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食品消费在近三十年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彭玉生教授和我做了一
些详细的计算和估计,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在1980 到2005 年间,肉食消费增加了
约三分之一,而这个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跨越不同阶层,从都市精英到农村人民。我
们把当前城镇中、高层 40%人的消费型作为变化的大略的终止点,估计肉食消费在
趋向水平线之前将会再增高 44%。鱼和其他水产品的消费则在同期间上升了一倍;
根据同样的方法,我们估计将会再增加90%。水果消费在1990 到2005 年间上升了
一倍,今后应会再上升 107%才会趋向水平线。奶、蛋消费则上升了约三到四倍,
并将继续上升(奶159%,蛋55%)。至于蔬菜,在量的上升之上,近几年更在品种
和质量方面有显著的上升。伴之而来的是粮食消费的下降,1980 到2005 年间共约
三分之一,并将继续下降约一半(黄宗智、彭玉生2007)。
表1 全国人均按年食品消费水平上升空间估计(公斤;2005 年资料)
城镇中上 距城镇 距中上
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