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pdf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第38卷第3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38。No.3 of 2011年5月 JournalSiehuanNormal SciencesEdition) May,2011 University(Social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 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 ——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王澍,段伯升,姚玉香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摘要: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泉娜丽莎的截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麦 草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 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革的力量所持人性假设及其教育变革实践,更有益于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其与阻碍 麦革的力量所产生的冲突表明,人性的自由是争取的自由,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和引领人的自我意识,教化人性的活 动难以成败论英雄。 关键词:成长电影,‘死亡诗社)I‘浆娜丽莎的微笑;人性假设I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l000.5315(2011)03-013l-04 成长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以教育 笑》中两位老师进行的教学变革都遭遇了阻碍,变革受 变革为题材,经常被教育学教师作为教学电影引导学生 阻的深层原因在于影片倡导变革的力量与阻碍变革的 批判教育现实、反思教育观念和探讨教育理论。粗略分 力量对人性的生成机制存在不同理解。 析,似可把影片冲突的双方概括为两种力量:一是倡导 从影片来看,两种力量都认为人具有未完成性,人 变革的力量,以基廷老师和凯瑟琳老师为代表;一是阻 性并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后天教化才能达到成熟水 碍变革的力量,以学校的教育传统与现实为载体。两种 平,但对“人性到底如何形成”这个问题,两种力量的看 力量背后隐藏的对人性的看法即为其所持的人性假设, 法却存在很大不同。阻碍变革的力量在人性假设上认 人性假设是影响人们教育实践的更为深层更为隐秘的 为,人性的生成应该在预定的轨道中实现。他们认为年 原因。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发现,影片中两种力量对人性 轻一代是不成熟的,没有足够强的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 的生成机制存在不同理解,对人性的教化方式存在不同 道路,因此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是预先编排好的。‘死亡 选择,对教育变革的结果存在不同判断。这些对于我们 诗社》中的威尔顿预备学院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卫 当前的学校教育变革都不无启示。 斯理女子学院都非常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崇高 一对人性生成机制的不同理解 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尊重,他们以自己 在人类的诸多活动中,教育活动是倾向于保守的, 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变革起来较为困难。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 学校里教授的教学大纲是固定的,教材是固定的,观点 收稿日期:2011—01-27 作者简介:王澍(1978一)。女.吉林长春人,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I 段伯升(1986一)。男,山东日照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f 姚玉香(1977一),女,河北唐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131 万方数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