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评学《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评教评学《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教评学《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评教评学主题研修活动教案 26《月光曲》 授课班级:六(1)班 授课教师:陈文艳 授课时间:2016年9月30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媒体显示贝多芬资料: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板块一:熟读感知,唤起情感 在多媒体《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完后学生充满激情朗读两遍。教师作出如下要求:活动的任务是涵咏品味、激发想象、体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复朗读,沉潜其中,得到真悟。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记重点字词,勾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阅读中的困惑,以备交流。 1.多媒体显示:须记住的字词。 2.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板块二:自主质疑,品味探讨 1.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2.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 ①预设问题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点拨:让学生找根据,反复模拟试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读出真情。 ② 预设问题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么苦衷? 点拨归纳:盲姑娘家境的贫寒,?“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一架旧钢琴、入场券太贵。”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热爱艺术,他的灵魂在高处。 ③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④预设问题四: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引导归纳: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板块三:自主训练,升华感情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呢? ②学生活动: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的画面。 点拨归纳:第一幅画面:月光照耀海波粼粼。 第二幅画面: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④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⑤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多媒体显示:景——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烛光熄灭、月光溶溶、清幽雅静 情——兄妹情深、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名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的作文写作亦是如此,优秀习作的产生是建立在扎实的积累和深刻的体验之上的。 ⑥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 学生领悟出: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⑦欣赏:女生拟作盲姑娘闭上眼睛,男生拟作皮鞋匠,静静地倾听天籁之音钢琴曲《月光曲》。然后学生不看书,把自己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不少于50字,完后读给同座听,亦可在全班交流。 板块四:总结思辨,拓展延伸 师启发:贝多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