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熹三代坟冢在建阳.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三代坟冢在建阳

朱熹三代坟冢在建阳发布时间: 2012-02-13 00:40 朱熹墓(资料图)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朱熹一生足迹虽踏遍大半个中国。然而,他一家除父亲朱松葬于政和外,其母、其长子连同本人及妻子三代的遗骸均葬于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建阳。 ????缘何朱熹一家三代的墓葬在建阳,这与朱熹除了特别垂青印刷业发达、远离战祸干扰、人文环境优越的建阳外,还与他信奉风水有着很大的关系。 ????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朱熹七十岁的老母祝氏夫人病殁,朱熹年仅40岁。次年正月,为给相依为命的慈母寻找安息地,他与精于风水的得意门生蔡元定一同择地。蔡元定遵循恩师吩咐,根据风水罗盘测定,最终选定在建阳崇泰里(今莒口镇)后山天湖之阳的寒泉坞。据朱熹后裔朱泗洪文章记载:此地有座太平山,此处古木参天,风景清幽,附近有一个天然湖,叫“天湖”。一年四季清泉不断。 ????朱熹将母葬于天湖之畔(今马伏良种场后)的目的是要使山水林泉永远相伴先妣亡灵。于是,朱熹含着悲痛便将母亲祝氏葬在此地。墓为凤字型,坐北朝南,其冢为河卵石砌圆型。为了给母亲守孝,朱熹于墓旁建了数间草房,每月溯日(初一),望日(十五)祭奠。为守制,他屡屡辞官,并将草堂取名为“寒泉精舍”。“寒泉”一词,出自诗经:“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故后世常以“寒泉”喻子孝其母。朱熹在此开始了隐居建阳莒口一带近十年的守孝著述生涯。在此期间,他与著名儒学家吕祖谦、蔡元定等先后合作编撰了《近思录》、《太极图说解》、《西铭解》、《论孟精义》、《周易本义》等多篇著作,并创立了《四书集注》的经学体系。后其母被朝廷追封为“粤国夫人”。1992年4月,由韩国朱熹后裔捐资修葺。而今,该墓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塾,字受之,乃朱熹长子。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出生于崇安五夫。其十一岁时,朱熹叫他跟随建阳学者陈明仲学《易》,尔后又师从建阳莒口的蔡元定。乾道九年(1173年),年已21岁的朱塾受父之命,前往浙江婺州(今金华市)拜吕祖谦为师,并在金华娶金华名士潘叔度之女为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朱熹61岁时的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朱塾却病逝于金华,年仅39岁。正在知漳州任上的朱熹闻此噩耗,悲痛万分。晚年丧子的朱熹辞官回归故里,特地为其嗣子写了《亡嗣子圹记》。在建阳,他一面在考亭修建新居,一面与其高足蔡元定为朱塾寻找墓地。同年7月,朱熹、蔡元定发现莒口金山村境内大同山,山形突兀,气势不凡,山中传说有仙人洞、仙人床、龙井等,山顶有一平湖,终年不涸。于是,朱熹将其遗骸从金华移至建阳,葬于今莒口镇社州村大同山(今名大金山)下。1994年,该墓由朱熹第二十四代裔孙朱祥南先生捐资重建。该墓已列入建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朱熹墓位于建阳市黄坑后塘村大林谷。缘何于南宋庆元六年庚申十一月壬申时,朱熹的棺柩从百里之遥的建阳考亭移至此地下葬?据史载,有三种说法:一是相传有异人语朱熹曰:“龙居后塘,乃先生归藏之所。”二是据明戴冼《朱子实纪》卷七载:朱熹自己做梦,梦中有神人语“龙归后塘”。三是朱熹与其父同赴江西,途经此地时,其父朱松看到这里的大林谷如同一条风吹罗带在飘拂,林深景幽,境界开阔,禁不住赞曰:“此乃绝佳的归宿之地。”尔后,朱熹便秉承父亲遗愿,选定此地。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11月13日,朱熹时值47岁时,其妻刘氏不幸病逝。朱熹一向对自己的妻子十分敬重。其主要原因是其妻的父亲刘勉之既是他的养父,又是泰山,更是恩师。朱熹14岁时,其父朱松临终托孤,嘱咐朱熹“从勉之学”。刘勉之看到朱熹天资聪颖,十分笃学,便对朱熹“爱之如子,而以女妻之”。中年丧妻,给朱熹精神上很大打击。为使“生不同时死同穴”,朱熹亲自将妻子刘氏的棺棂送到黄坑大林谷下葬。次年冬天,朝廷下旨命朱熹知南康军。赴任时,朱熹特地祭扫妻子刘氏墓地。当时正值隆冬,他看到这里一夜间千林万树披上银装,茫茫大雪将山野小路都覆盖了,今行欲向何。于是,他怀着怅惘的心情,写下了脍灸人口的《唐石雪中》。诗曰:“春风欲动客辞家,霖潦纵横路转赊。行到溪山愁绝处,千林一夜玉成花。” ????庆元年间,由于遭朝廷奸佞的迫害,朱熹被列为“庆元党禁”之首,这位孔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身心因此受到莫大的迫害。晚年的他,在考亭依然抱病坚持著作。先后著作了《四书集注》、《仪礼经传通解》、《楚辞集注》、《礼书》等宏篇巨著。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这位病入膏肓的老者终于在阴冷的春雨中在考亭溘然去世,享年71岁。他逝世后,于当年十一月二十日,他的家人、门生将他的棺椁运至唐石里(今黄坑镇)后塘九峰山下大林谷,与24年前去世的妻子刘氏同葬一墓。在送葬时,尽管朝廷下令干涉,然仍有数以千计的道学信徒、儒学门生不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