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陈)
随州市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就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 * * 第 五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这些图片中都反映了那些地理要素? 水 大气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植被)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 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河流 外流河,夏秋季丰水,冬春季枯水 地貌 平原,低山丘陵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土壤 红壤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它的位置、气候特征与地貌、河流、植被之间的关系。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植被) 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旱植物 风蚀地貌 发育差 肥力低 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距海遥远地形封闭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 地形 生物 大气 土壤 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水循环 岩石圈循环 生物循环 2、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无机盐 分解 分解 死亡 死亡 呼吸 呼吸 大气 水 土壤 微生物 植物 动物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案例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生物改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现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 生物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陆地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创造的生物物质已达4×1019吨,它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 意义: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热量和CO2土壤及水圈中的养分和水分,转化成有机物(物质的运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的交换)储存起来。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经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又经过大气降水补给给土壤。 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一部分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P86活动 1.生产功能 植 物 大 气 土 壤 叶绿素 热量和CO2 水 分 无机盐 水 圈 岩石圈 提供 提供 提供 光合作用 生产出有机物 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其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 食物、水源、寒潮、避风处、含盐土壤 藏羚羊的例子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寒潮少 食物、水源丰沛 环 境 数量增加 存活率上升 藏 羚 羊 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环 境 数量锐减 存活率下降 藏羚羊 ☆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活动2 2、平衡功能 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阅读课本P87的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高原( ) 土壤肥力( ) 形成( )地貌 人类破 坏植被 黄河下游( ) 河道( ) 河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章卫星应用举例2.ppt
- 精品中学课件3中国的水资源新人教版精品课件.ppt
- 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ppt
- 怀建集团:预防纸面石膏板吊顶裂缝.ppt
- 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课件7(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ppt
- 金融市场学 第七章 风险资产的定价.ppt
- 赏识引学互助之水资源.ppt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199-2025数字式时钟校准规范.pdf
- 《JJF 2199-2025数字式时钟校准规范》.pdf
- JJF 2199-2025数字式时钟校准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133-2025气体分析 混合气体组成的测定 基于单点和两点校准的比较法.pdf
- 《GB/T 45133-2025气体分析 混合气体组成的测定 基于单点和两点校准的比较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707-2025科学数据溯源元数据.pdf
- 《GB/T 43707-2025科学数据溯源元数据》.pdf
- GB/T 43707-2025科学数据溯源元数据.pdf
- GB/T 43710-2025科学数据安全审计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710-2025科学数据安全审计要求.pdf
- 《GB/T 43710-2025科学数据安全审计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22-2025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要求.pdf
- GB/T 45222-2025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