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pdf

论“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

维普资讯 瓤 2006/7 论 “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 张 冬 毛 摘 要:“丁克”现象在我 国产生以来,人们对它褒贬不 是 “传宗接代”、“生儿育女”的代名词,家庭的意义只在于使本 一 。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 家族人丁兴旺,崇尚的是 “四世同堂”、“儿孙绕膝”。 “不孝有 源进行分析,要求人们根据 自己的价值观、婚姻观,理智地 三,无后为大”是人们一贯所倡导的伦理价值观念,没有人怀 疑子女对家庭对人生的重要价值。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 看待和理性地选择 “丁克”行为。 社会迅速变化,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 关键词:“丁克”;社会成因;心理根 源;理性认识 场经济。这种转型,不仅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生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 :A 深刻变革,而且也促使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 文章编号 :1001—490X(2006)7—174—03 念的深刻变革。年轻人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极易接 作 者:湖南工学院社科部高级讲师,湖南师范大学伦理 受新生事物,在他们看来,生育和道义、责任之间并没有必然 学研究所硕士生;湖南,衡阳,421008 的联系,婚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他们更 看重的是生活的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文化多元化相伴 “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incomewithnokids)的音译, 随的必然是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形成不同的价值评判标 意思是有双份的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六七十年代,这种 准。人们逐渐地以开放的、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和接受别人的 家庭模式开始在欧美等地流行。八十年代初期,它悄悄地叩 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整个社会越来越持一种理解的态 开中国的大门,开始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出现。现在,我国 度、宽容的态度,而不会去对 “丁克”家庭说三道四、说长道短, “丁克”家庭数量稳步上升,成为某个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 不会认为他们是 “行为怪异者”,“绝代佳人”、“不会下蛋的 “丁克”现象登陆中国以来,立刻就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 鸡”等等。社会对家庭的干预减少,家庭生活被认为是个人的 注,人们对它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对社会传统伦 私事,而与他人和社会无关,私生活的权利受到尊重,法律道 理价值不负责任的反叛,是享乐主义病态人生的反映;有人认 德和社会舆论对个人婚姻、家庭生活、生儿育女的干预受到严 为它是注重人生质量的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任何一种 格的限制,尤其是行政单位不再也无权干预个人私事。这些 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根源,探究其产生 成为了 “丁克”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 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是我们对这种现象进行理智认识和处 2.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很 理的前提和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对 “丁克”现象产生的社会成 好地解决了“丁克”家庭的后顾之忧。 因和心理根源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增加一点我们对 “丁克” 家庭是社会这个有机体的细胞,具有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这种现象的理性认识。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有六大职能:生产职能、生育职能、抚育职 能、教育职能、保障职能、娱乐和感情交往职能,而生产职能和 一 “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