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读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归类和使用例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表达”是广义的概念,是指凡是能够使得诗歌的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富有凝练性、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内容。笔者认为,表达技巧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第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表达技巧”里面的最基本的元素。考纲明确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双关、衬托、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对偶、夸张、反复、互文、化用、委婉、叠词、到装等辞格。 修辞方法的考查,是古典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内容。
第二、表达技巧的第二个层面内容。 (一)、表达方法及其延伸。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其中重点的方式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等等; (二)、常用的文艺表现手法: 赋比兴、寄托、讽喻、联想、想象、铺排、象征、含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 示例:表达方式方面的典型例子 1、?1994年考试的题目是元稹的《菊花》。在试题的选项中,“C”项,“由描写转入议论”考查了两种表达方式; 2、1996年的《水龙吟》鉴赏试题中的第二题中的“C”项,在设置干扰项时,用“比较”的表现方法来诱惑考生。 3、1997年的《望洞庭》和《题君山》的比较鉴赏,考查了神话传说,也考查了“想象”的手法。如,将君山想象为“青螺”,还考查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4、2001年高考试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里面考查了抒情方式,同时,也考了描写等方法。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面,诗画结合一直是一个包孕极深的带有普遍性的特征。 示例: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题《鸟鸣涧》??王维 这首诗选项设置?“C”项内容:“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针对“诗画结合”的技法的。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面,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大有人在,不胜枚举。 **需要特别指出地是古人普遍运用“寄托”手法,又叫“寄兴”或“托物言志”。它具有“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和“醉蓊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的特点。从《诗经》开始,“托物寄兴”就成了历代先贤们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感发志意”宣泄方式。高考试题中,这种表现方法也是屡见不鲜的。 典型赏析示例:1994年的元稹的《菊花》和1997年虞世南的《蝉》两首咏物诗。 在《菊花》里面,作者在直陈作者喜爱“菊花”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高洁品行高山仰止的景仰情愫; 在《蝉》里,我们通过对“垂诿饮清露”蝉的象征意义的解读,完全可以想象作者那因仕途通达、志向高洁、备受皇帝宠信因而神采飞扬的情态。同时,作者向读者暗示的那种隐然自得而又不假借外力的自得和自信,都是通过“居高”而“饮清露”的蝉来体现的。换句话说,作者是借“蝉”的形象来展现自己的抱负的。难怪《白雨斋词话》说“人心不能无所感,有感不能无所寄托,寄托不厚,感人不深”。诚哉斯言! 按照诗歌的表现内容,寄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抒写个人际遇和感怀。 ②、抒写作者的报国之志和君国之忧。请看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触犯“人主之怒”,被贬为潮洲刺史。韩愈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这首诗。诗歌尤以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最为著名。作者借“云”“横”的“秦岭”,借“拥蓝关”而“马不前”的大雪,抒写作者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和自身的思念家人而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作者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的英雄失路之悲。 ③、表达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客心之愁。如杜甫的《南征》。开头的前两句“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气氛。但“偷生”“沾襟”“老病”“长避”等词语,向读者暗示了作者穷年愁苦,壮志难酬的悲凉的情绪和作者穷途思归的心境。2002年高考试题《洛城春夜闻笛》更是经典的一例。④、咏物咏史之作。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是典型的一例。在这首诗里作者借“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的“酒家”,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时的深深的忧愁。 总之,寄托在古典诗歌里是一种普遍的表情达意的手段。恰如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所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 ***在唐宋诗歌里,有一种“无理反衬”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物”或“景”的无情来突显“人”的有情,貌似荒唐,实则是情感真切。古人称为“诗词无理而妙”。 第三、篇章结构方面。常用的术语及表达程式有: ???首句标目、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有总有分; ???以小见大、层层深入、伏笔照应、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实用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精品实用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 观察案例小班午睡记录与分析.docx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高考英语3500单词快速记忆法(联想记忆).doc
- 2022年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 VIP
- 筝韵系京腔,古乐传今声——筝曲《夜深沉》《戏韵》探析.pdf
- 个人血糖监测记录表.docx VIP
-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计划.docx VIP
- 教育学 (王道俊 郭文安) (Z-Library)_4.pdf VIP
- 创新管理(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章节测验及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